为加强中央集权,削弱地方军事力量,建武六年(3年),刘秀第一次撤销郡国都尉(“初罢郡国都尉官”),改为太守兼职都尉,杜诗的汝南都尉随即取消。建武七年(31年),杜诗的老领导寇恂离任汝南回京,代朱浮为执金吾。当年,杜诗也从汝南郡调到西边临郡南阳,升任南阳太守。
南阳府衙,始建于元代,现风格为清代府衙。杜诗时的南阳郡治,在今府衙一带。
东汉初,沿袭秦和西汉行政模式,国家实行郡县制,国家层级之下,即为郡,直属皇帝,太守地位比今天的地市级市长高。
东汉南阳郡,中国历史地图集,谭其骧主编
南阳郡,“陪京之南,居汉之阳。割周楚之丰壤,跨荆豫而为疆”(张衡《南都赋》),地盘包括今天的南阳以及北边平顶山的鲁山、叶县,东边驻马店的泌阳,南边湖北省的西北部地区,面积约5万平方公里,比今天的台湾省面积大,是刘秀的故里和革命圣地,地位仅次于国都洛阳,故刘秀及其后的东汉皇帝对南阳太守人选相当严格。杜诗从一般官吏起步,每一岗位都表现优异,步步高升,他此时31或32岁,做文官,不贪财;做武官,不怕死。这一任命,显示了朝廷对杜诗全方面的认可和信任,事实也证明了开国皇帝刘秀确实识人精准,他确实给家乡任命了一位在封建社会空前绝后的太守。
南阳市博物馆展厅宣传资料,2024年12月摄
杜诗家乡河内郡也有个南阳,在当时的修武县,“秦始皇更名”,“有南阳城”,是不是机缘巧合?但给杜诗带来亲近感是必然的。(后汉书·卷29·河内郡)
杜诗家乡河内郡南阳城
杜诗当太守第一年,必举办的一个活动就是修缮召信臣祠,并带领一众南阳官员按时节祭拜。
召信臣,字翁卿,九江寿春(今安徽寿县)人,曾做过南阳太守,“好为民兴利,务在富之”,为了发展农田水利,他像个泥腿子,经常出入田间,晚了就住在乡亭(相当于今天的乡镇和村),南阳郡富裕起来,社会稳定,吏民号之曰“召父”。邵信臣后来又做了河南郡太守,再做了朝廷的少府,位列九卿,声誉一直很好,后来年老卒于任上,归葬老家寿春。
汉平帝元始四年(公元4年),西汉朝廷下诏祭祀一批一心为民的已故好官,要求所在郡的负责人每年都要带领官属祭拜。
邵信臣老家就在他的墓地立祠祭祀,南阳作为最得惠之地,也为召信臣立祠(汉书卷89·邵信臣传)。南阳祠具体位置不可考,古代民力和建筑技术有限,祠堂估计三两间房舍,占地不会太大。祠堂以何种形式展示召信臣?肯定是他的画像,壁画,这与前文所述汝南许杨庙里的许杨是“图画形像”一样。刘秀的儿子汉明帝刘庄在洛阳南宫云台阁纪念刘秀的28位大将,后被称为云台二十八将,也是画像形式。虽然秦始皇的兵马俑已是立体的烧制泥塑,说明在至少在秦代,我国已掌握塑像技术,但如今庙宇里常见的出现坐或立的塑像形式确实后世逐渐出现的,这可能与我国的文化传统有关,即人死后魂魄离开身体,故图画形象,或作牌位,遗体留下,令人恐惧,故人体要埋殡,人行物也是埋殡的,后世的曹操找不到救命恩人鲍信的尸体,就木雕了鲍信形象下葬,在洛阳见到孙权送来的关羽首级,就雕刻了关羽身体后下葬,即是此意。兵马俑即埋殡物,孔子也讨厌陪葬佣,咒骂说“始作俑者,其无后乎!”。考虑到祠堂里召信臣是画像易受毁坏,参考汝南许杨庙在太守办公区,召信臣要教育的对象又是地方官员,所以,召信臣祠在南阳太守衙门的可能性最大。
元始四年,汉平帝年仅14岁,还是个少年,执政的是王莽,班固《汉书·卷12·平帝纪》曰:“孝平之世,政自莽出,褒善显功,以自尊盛”,可见是王莽推行祭祀已故清官的活动,或者说,是得力于王莽,南阳建了邵信臣祠。奇怪不?其实很正常,王莽也要天下安定的,他需要表彰这些优秀官员起示范带领作用,王莽又是通过“禅让”得天下的,所以,邵信臣祠在王莽“新”朝得以继续存在,祭祀典礼也得以延续。
王莽
反过来讲,王莽自己也实在应该学习信臣好榜样,如果他真有邵信臣或杜诗那样实干,天下就不至于生灵涂炭、自己身首异处了。
杜诗当太守是公元31年,邵信臣祠建成至此不过27年,王莽末期的动乱,特别是地皇四年(23年),更始帝的绿林军围困宛城从1月持续到5月,“城中食尽,人相食”(《后汉书·卷17·岑彭传》),祠堂可能会受损。东汉既然奉西汉为正统,邵信臣祠是依据汉平帝名义的昭书建的,杜诗自然会维修邵信臣祠,并带领南阳郡官员祭拜,这是个政治活动,对皇帝、对老百姓都是必须的。从杜诗的经历看,杜诗这样做,并非应付差事,搞形式主义,他是发自内心,尊崇邵信臣,只是他想不到,到后来,他自己竟然也与邵信臣齐名,去世后自己的牌位也入了他祭拜过的祠堂。
建武七年,刘秀的东汉政权才建立七年,新政权尚不稳定,又因南阳特殊地位,皇亲国戚功臣家族很多,也就有一些不法权贵和社会无赖,危害社会,百姓怨声载道,严重影响了社会生活和朝廷声誉。
杜诗曾在洛阳捕杀为非作歹的将军萧广,又做过沛郡都尉、汝南都尉,治安工作经验丰富,他上任伊始,开展严打。他排除各种干扰和压力,对害群之马抓一批,杀一批,关一批,社会很快恢复平静,杜诗深得百姓拥护(诛暴立威)。
至于诛的具体是哪些“暴”,史书没有细说。
如果杜诗所作所为仅限于此,则可归入酷吏,他能成为东汉杰出的循吏,重要的是他还有造福一方百姓的功绩。
大戏帷幕至此正式拉开——