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航母上干了12年,我负责甲板调度,退休前我发现一枚不该出现的螺栓,刚捡起来,两名武装警卫就出现在了我身后

就在我即将卸下这身军装,带着满身荣誉安享晚年之际,一枚不该出现在甲板上的螺栓,却如同惊雷般,将我拉回了那段刀尖舔血的峥嵘岁月。我苦心经营了十二年的平静生活,瞬间土崩瓦解。

十二年,我把生命中最宝贵的年华,都献给了这艘钢铁巨兽。

从黎明的第一缕曙光,到深夜的最后一丝星光,我的目光无数次扫过甲板的每一个角落,识别着万千细节中的一丝不和谐。

我熟悉这里的每一道焊缝,每一寸甲板,甚至每一架舰载机发动机发出的细微声响。我的职责是确保每一次起降都万无一失,我的骄傲是这片蓝天和大海的绝对安全。

然而,命运总喜欢在最不经意的时候,抛出最意想不到的挑战。

那年深秋,北风呼啸,我正例行检查甲板,却意外发现了它……

01

陈德海,一个在海军服役了三十八年的老兵,五十八岁,正站在他人生中最熟悉的甲板上。再过不到两个月,他就要正式卸下这身橄榄绿,告别他为之奉献了大半生的航空母舰。他是这艘航母的甲板调度主任,一个在甲板上拥有绝对权威和细致观察力的灵魂人物。

深秋的阳光,带着一丝凉意,洒落在宽阔的飞行甲板上。海风裹挟着咸湿的气息,吹拂着陈德海斑白的鬓角。他戴着墨镜,身穿标志性的黄色背心,手持对讲机,目光像X光一样,在一架架整齐停放的舰载机之间巡视着。

他的徒弟,年轻的甲板调度员周宇,跟在他身后,正拿着一份检查清单,一丝不苟地核对着。

“师傅,一切正常。”周宇的声音带着年轻人的朝气。

陈德海没有立刻回应。他的脚步突然停在了舰岛前方,靠近起飞区的一处角落。那是一个平时不常有重型设备停放的区域,理论上应该非常干净。

他的视线,被地面上一个不起眼的小东西吸引了。

那是一枚螺栓。

普普通通,拇指大小,沾染着一点油污。

但陈德海的眉毛却微微皱了起来。他在这片甲板上待了十二年,比任何人都要了解这艘航母。他知道每一种螺栓的用途,它们应该出现在哪里,不应该出现在哪里。

这枚螺栓,它的颜色,它的规格,它的螺纹,都让陈德海感到一丝违和。它不是甲板上常见的固定螺栓,也不是舰载机外部的常规部件。它更像……某种精密设备内部的构件。

“怎么了,师傅?”周宇察觉到陈德海的异样。

陈德海没有说话,只是慢慢地弯下腰。他的动作很轻,仿佛在对待一件易碎的珍宝。他伸出戴着白色手套的手,将那枚螺栓捡了起来。

螺栓入手,沉甸甸的,带着金属特有的冰凉。陈德海仔细端详着,螺纹边缘有些细微的磨损,似乎是被人为拧松后,又重新拧紧,最后才掉落的。

“这不是普通的螺栓。”他低声说,语气中带着一种只有他自己才能听懂的凝重。

就在他直起身,想要将这枚螺栓交给周宇,并指示他向上级汇报的时候,两道黑影突然从舰岛的阴影中闪现。

“不许动!”

冰冷的枪口,黑洞洞的,直指陈德海的胸口。

两名身穿特战服,全副武装的警卫,面色冷峻地出现在他身后。他们的动作迅猛而专业,显然是经过特殊训练的。

周宇吓得一个哆嗦,条件反射地举起了双手。

陈德海却没有动。他只是慢慢地转过身,将手中的螺栓,缓缓地举了起来。

“你们是哪个部门的?”陈德海的声音平静,带着一种久经沙场的沉稳。

“我们是安全部门的,请你配合调查!”其中一名警卫沉声说道,手中的枪口丝毫没有放松。

陈德海看了看手中的螺栓,又看了看面前高度戒备的警卫。他知道,这枚小小的螺栓,恐怕不是表面上看起来那么简单。

他放下了手,语气中带着一丝不容置疑的命令:“带路吧。”

02

陈德海被带到了一间位于舰体深处的审讯室。这里没有窗户,只有头顶一盏明亮的白炽灯,将整个房间照得如同白昼。房间里只有一张金属桌子和两把椅子,空气中弥漫着一种冰冷的肃穆感。

他的对讲机、墨镜,甚至连那枚螺栓,都被警卫收走了。

不一会儿,门被推开,走进来一个年轻人。他穿着笔挺的海军常服,肩章上的两杠三星表明他是一名少校。他的面容清秀,眼神却锐利如鹰。

“陈主任,你好。我是陆铭,安全部门的。”陆铭走到桌前,拉开椅子坐下,声音沉稳有力。

陈德海只是点了点头,没有说话,眼神平静地看着陆铭。

“我们接到报告,你在甲板上捡到了一枚不属于任何已知设备的螺栓。”陆铭开门见山,将那枚螺栓的照片放在桌上。

陈德海扫了一眼照片,那是他刚刚捡起的那枚。

“这枚螺栓,是你从哪里捡到的?”陆铭问道,语气不带丝毫感情。

“舰岛前方,起飞区边缘,靠近二号阻拦索的区域。”陈德海准确地报出了位置。

“你当时在做什么?”

“例行甲板巡查。”

“为什么你会注意到它?”

陈德海皱了皱眉:“陆少校,我在甲板上干了十二年,我的职责就是确保甲板上的一切都处于正常状态。这枚螺栓,它的型号、材质,以及它出现的位置,都让我感到不对劲。它不属于任何一个常规区域。”

陆铭没有接话,只是示意身旁的警卫将一份文件递给陈德海。

“这是你的个人档案,陈德海同志。”陆铭说,“你在海军服役三十八年,曾参加过多次重要演习和任务,功勋卓著。作为甲板调度主任,你更是创造了零失误的纪录。你的专业能力和忠诚度,我们都非常信任。”

陈德海没有去看档案,只是静静地听着。他知道,陆铭是在铺垫,真正的质问还在后面。

“但是,”陆铭的语气突然一转,“这枚螺栓,经过技术部门的初步鉴定,属于舰载机弹射系统的一个关键部件。它经过特殊材料定制,并且在螺纹处,发现了微小的、人为松动后再拧紧的痕迹。”

陈德海的瞳孔微微收缩了一下。弹射系统!那是航母的命脉之一,关乎着舰载机的顺利起降,甚至整个作战行动的成败。

“人为松动?”陈德海重复了一遍,声音里带上了一丝不易察觉的寒意。

陆铭直视着陈德海的眼睛:“是的。而且,这枚螺栓的掉落,并非偶然。它被放置在了一个容易被发现,但又不会立即引起警觉的位置。其目的,很可能是为了嫁祸,或者……分散我们的注意力。”

房间里陷入了短暂的沉默。陈德海的大脑在飞速运转。他想起了自己捡起螺栓时的情景,想起了警卫突如其来的出现。他意识到,自己可能无意中卷入了一场远比他想象中复杂得多的事件。

“陆少校,你怀疑我?”陈德海的声音有些沙哑。

陆铭摇了摇头:“陈主任,我们不怀疑你的忠诚。我们怀疑的是,有人正在利用你的专业和细致,试图完成他们的目的。而你,恰好成了第一个发现螺栓的人。我们现在需要你,用你三十八年的经验,协助我们,找出幕后之人。”

陈德海的心脏猛地一沉。退休前夕,他竟然要面对这样的局面。

“我能怎么协助?”他问。

陆铭将那枚螺栓的照片推到陈德海面前:“首先,请你详细描述,你发现这枚螺栓的全部过程。越详细越好。包括当时的天气,甲板上的风向,光线,以及你周围的人员分布。任何一个细节都可能至关重要。”

陈德海深吸一口气,他知道,一场无形的战斗,已经打响了。

03

接下来的几个小时,陈德海在审讯室里,将发现螺栓前后的每一个细节,都事无巨细地向陆铭描述了一遍。他甚至回忆起了当时甲板上风机的噪音,远处海鸟的鸣叫,以及他内心深处,对即将退休的复杂情感。

陆铭听得非常认真,不时在笔记本上记录着什么。他时不时会打断陈德海,询问一些看似无关紧要,实则能验证细节真实性的问题。

“你当时有没有看到甲板上有什么异常的人员?”陆铭问。

陈德海摇了摇头:“甲板上的人员流动很正常。机务兵在检查飞机,地勤人员在准备起降,安保人员也在巡逻。没有任何人引起我的特别注意。”

“有没有可能,有人在你发现螺栓之前,就已经离开了现场?”

“有可能。”陈德海承认,“甲板那么大,人员众多,要做到神不知鬼不觉地离开,并不是难事。”

技术部门的报告很快送了过来。那枚螺栓,确实属于弹射系统内部的某个特定连接点。而且,报告详细分析了螺纹上的磨损痕迹。

“这种磨损,非常细微,只有在特定的角度和光线下才能被肉眼察觉。”陆铭指着报告中的一张放大照片说,“这说明操作者非常专业,他知道如何让螺栓看起来像是自然脱落,但又留下了可以被专业人士识别的痕迹。”

陈德海看着照片,眼神深邃。他想到了自己当时的感觉,那种“不对劲”的直觉。

“这螺栓如果真的脱落,弹射系统会怎么样?”陈德海问。

陆铭的脸色变得凝重:“轻则导致弹射力度不足,舰载机无法正常起飞;重则可能引发连锁故障,甚至造成弹射器报废,影响整个航母的战斗力。”

陈德海的心脏猛地一抽。这枚小小的螺栓,竟然牵扯着如此严重的后果。

“那它为什么会被放置在那个位置?”陈德海提出了自己的疑问,“如果目标是破坏弹射系统,直接在内部动手不是更隐蔽吗?把它放在甲板上,风险太大,也太容易被发现。”

陆铭的眼中闪过一丝赞赏:“这正是我们困惑的地方。有两种可能:第一,操作者技术不精,失误掉落;第二,故意为之,制造混乱或嫁祸。”

“我倾向于第二种。”陈德海斩钉截铁地说,“如果目标是破坏,他们有更直接、更隐蔽的方式。把它放在甲板上,更像是一种警告,或者一个引子。”

“引子?”陆铭重复了一遍。

“是的。”陈德海点头,“就像是在说:‘我们已经进来了,我们能做到。’这是一种心理战术。或者,他们想通过这个事件,分散我们的注意力,为他们真正的目标创造机会。”

陆铭沉默了片刻,然后拿起电话,下达了一系列指令。舰上气氛明显变得紧张起来,安保等级提升,所有人员的行动都受到了更严格的监控。

陈德海虽然被暂时“软禁”在舰上,但他受到的待遇却更像是一位受邀协助调查的专家,而非嫌疑人。他被安排在了一间舒适的休息室,有专门的警卫看守,但他可以随时要求查阅资料,甚至提出自己的见解。

“陈主任,根据你的判断,我们现在需要全面排查。”陆铭再次来到休息室,“你对这艘航母的甲板布局、人员流动、设备运转了如指掌。你觉得,如果有人想要在甲板上进行这种操作,他最有可能选择的时机和路径是什么?”

陈德海闭上眼睛,脑海中浮现出航母甲板的立体结构图。十二年的经验,让他对这里的一切都烂熟于心。

“首先,要避开高强度作业时段。”陈德海缓缓开口,“其次,要选择光线较暗,或者有遮挡物的区域。风向也很重要,可以帮助掩盖一些细微的声响。最关键的,是人员。能接触到弹射系统,又能在甲板上自由活动,且不引起怀疑的人,范围并不广。”

他知道,一场真正的较量,才刚刚开始。

04

随着调查的深入,陈德海的个人档案被调阅得更加详细。陆铭在查阅到一份尘封已久的补充材料时,目光猛地定格住了。

那是一份标注着“机密”的文件。

文件显示,陈德海在三十年前,也就是他刚入伍不久,曾被抽调到一支特殊部队。那支部队的番号和任务都高度保密,只知道他们主要从事反渗透和敌后侦察工作。

他并非简单的甲板调度员,他的履历中,有长达八年的空白期,那八年,他以“炊事兵”的身份被借调到陆军某部,但实际任务却从未公开。

陆铭深吸一口气,他终于明白了,为什么陈德海对螺栓的判断如此精准,为什么他的直觉如此敏锐。这不仅仅是一个老兵的经验,更是一个曾经在隐秘战线工作过的专业人士的判断。

他再次来到陈德海的休息室,态度明显变得更加恭敬。

“陈主任,关于你的过去,我们查到了一些额外的资料。”陆铭开门见山地说。

陈德海的眼神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波动。那段往事,他本以为早已随风而逝,没想到会在退休前夕,以这种方式被重新提起。

“那都是老黄历了。”陈德海淡淡地说,语气中带着一丝不愿多谈的意味。

“不,陈主任,这可能对我们现在的调查至关重要。”陆铭正色道,“你在那支部队的经历,让你对敌方渗透的手段、心理战术,以及伪装和反伪装的技巧,有着深刻的理解。现在,我们正面临着一场可能由内部人员发起的渗透行动,你的经验,是我们最宝贵的财富。”

陈德海沉默了。他看着陆铭年轻而坚定的面庞,仿佛看到了三十年前的自己。那时的他,也是这般意气风发,对国家的安全有着无比的执着。

他知道,自己无法置身事外。这艘航母,是他的家,是祖国的盾牌。

“好吧。”陈德海终于开口,语气中带着一丝无奈,也带着一丝决绝,“你想知道什么?”

陆铭的眼中闪过一丝兴奋:“陈主任,请你从一个‘渗透者’的角度,来分析这次事件。如果我是那个想破坏航母的人,我会怎么做?我的目的是什么?我的弱点又是什么?”

陈德海闭上眼睛,脑海中开始构建一个复杂的沙盘推演。他回忆起那些年,他如何在敌后潜伏,如何从蛛丝马迹中发现敌人的部署,如何在刀尖上跳舞,完成不可能的任务。

“首先,螺栓的位置,非常考究。”陈德海缓缓地说,“它被放在一个容易被发现,但又不会立刻导致重大事故的区域。这说明,他们并不想立刻引爆危机,而是想传递一个信号。这个信号,可能是威胁,也可能是试探。”

“试探什么?”陆铭追问。

“试探我们的反应速度,安全漏洞,以及内部排查的能力。”陈德海睁开眼睛,眼神中闪烁着睿智的光芒,“如果我们的反应迟钝,或者排查方向错误,那么他们就会认为,航母的防线有漏洞,可以进行下一步更重要的行动。”

“那真正的目标会是什么?”

“弹射系统只是一个幌子。”陈德海沉声说,“真正的目标,一定是更核心、更致命的系统。比如动力系统,或者指挥控制中心,甚至可能是机密数据的窃取。螺栓只是一个烟雾弹,是为了给我们制造一个错误的预警。”

陆铭听得入神,他发现陈德海的分析角度,远超出了常规的安全排查。这是一种从敌方视角出发,逆向推理的思维模式,只有真正经历过的人才能拥有。

“陈主任,那我们现在应该怎么做?”陆铭虚心请教。

“首先,不要打草惊蛇。”陈德海说,“既然他们是来试探的,那我们就配合他们,假装我们正在全力调查螺栓事件。但同时,我们要将真正的排查重心,转向那些更核心的区域。尤其是那些在螺栓事件发生前后,有异常活动,或者能够接触到这些核心区域的人。”

陆铭点了点头,立刻拿起电话,按照陈德海的指示,重新部署了调查方向和人员。

陈德海的“隐秘过去”,在这一刻,成为了他重新回到战场,守护航母的关键。他知道,自己已经无法退休了,至少在这次危机解除之前。

05

航母上的气氛,因为这突如其来的“螺栓事件”而变得异常紧张。尽管官方对外宣称只是一次常规的设备故障排查,但内部人员都能感受到那股压抑的疑云。

技术部门的进一步报告证实了陈德海的判断。螺栓上的磨损痕迹,确实是经过特殊工具,以非常规手法拧松后,又重新拧紧的。这种操作,需要对弹射系统结构非常熟悉,并且拥有特定的工具。

“陈主任,我们排查了所有弹射系统维修人员的工具箱,没有发现异常。”陆铭汇报说,“这说明,对方使用的工具可能并非舰上制式,或者,他们拥有更隐蔽的藏匿方式。”

陈德海沉思片刻:“工具箱没有异常,并不代表他们没有工具。渗透者往往会把工具伪装成日常用品,或者通过特殊渠道,将其带上舰。”

他指着舰岛周围的甲板平面图:“螺栓被放置在起飞区边缘,靠近二号阻拦索。这个位置,虽然不是弹射系统的核心,但却是舰载机起降时,地勤人员和调度人员活动最频繁的区域之一。如果螺栓真的掉落,很容易被卷入发动机,或者被阻拦索卡住,造成更大的事故。”

“所以,他们并不是完全为了嫁祸,也有制造混乱的意图。”陆铭补充道。

“没错。”陈德海点头,“混乱,是渗透者最好的掩护。在混乱中,他们可以伺机进行下一步行动。”

他继续分析:“甲板上的监控录像呢?有没有新的发现?”

陆铭的脸色有些难看:“陈主任,这正是最让人头疼的地方。我们调取了事发时间段,以及前后几个小时的甲板监控录像。发现舰岛方向,以及部分起飞区域的摄像头,在螺栓被发现前的一个小时内,都出现了短时间的‘雪花’干扰。每次持续时间大约五到十秒,但足以遮蔽重要的人员活动。”

陈德海的目光锐利了起来:“雪花干扰?而不是彻底的画面中断?”

“是的,非常巧妙。”陆铭说,“如果彻底中断,我们会立刻察觉。但这种短时间的雪花,很容易被认为是信号传输问题,或者环境干扰,不会引起过多的警觉。”

“这说明,对方不仅熟悉航母的结构,还熟悉我们的监控系统。”陈德海的语气变得更加凝重,“这是内部人员才能做到的。”

“我们也在这么怀疑。”陆铭说,“目前已经秘密排查了所有可能接触到监控系统的人员,但还没有任何突破。”

陈德海拿起笔,在平面图上圈出了几个区域:“我需要一份最近一个月内,所有能接触到这些区域,并且在监控‘雪花’时间段内,有异常活动记录的人员名单。包括那些平时不属于这个区域,却曾出现在这里的人。”

“我们正在整理。”陆铭说。

“还有一点。”陈德海的眼神扫过整个平面图,“渗透者能够将特殊工具和螺栓带上舰,并且在如此严密的安保下完成操作,这说明他们对舰上的人员管理和安保流程非常了解。这不仅仅是一个人的行动,可能是一个小团伙,或者一个内部网络。”

他的话,让陆铭的眉头紧锁。如果是一个内部网络,那么这次事件的复杂程度,将远超他们的想象。

陈德海知道,自己必须尽快找出那个“鬼”。因为时间不等人,航母的每一次出航,每一次演习,都可能成为对方发动致命一击的机会。

06

陈德海亲自参与了人员排查。他不再是那个高高在上的甲板调度主任,而是以一个经验丰富的老兵身份,与陆铭的调查小组一起,对每一份档案、每一个细节进行反复审视。

他利用自己多年来在舰上积累的人脉和观察力,开始暗中留意。他会找一些老伙计聊天,看似随意地询问一些舰上近况,实则在观察他们的反应,捕捉那些细微的异常。

“老陈,你这退休前还真是不消停啊。”炊事班的老王给他递过一碗热腾腾的面条,笑着说。

陈德海接过面条,嗅了嗅香味:“是啊,人老了,还不安分。不过,航母上的事,哪有小事?”

“也是。”老王叹了口气,“最近舰上气氛确实有点不对劲,人人自危的。老陈,你可得帮我们把这捣乱的家伙揪出来。”

陈德海只是笑笑,没有多说什么。他知道,这种民间的情报,有时候反而比官方的报告更真实。

几天后,陆铭带着一份厚厚的文件来到陈德海面前。

“陈主任,这是我们根据你的要求,整理出来的名单。”陆铭说,“过去一个月内,有三十七人在事发区域出现过异常活动记录。其中有十五人,平时并不负责该区域的工作。”

陈德海接过名单,逐一审视。他看到了周宇的名字,但立刻划掉了——周宇当时和他在一起,不可能。他还看到了几个平时有些散漫的机务兵,以及一些年轻的新兵。

“把这份名单上的人,最近一个月的轮班记录、请假记录、以及社交关系,都给我调出来。”陈德海吩咐道,“尤其是那些不属于该区域,却异常出现的人。”

陆铭点了点头,立刻去安排。

陈德海将注意力集中在那些“不属于该区域”的人身上。他认为,渗透者为了完成螺栓的放置,必然会提前踩点,熟悉环境。而这些异常出现的人,很可能就是其中的一员。

他发现,名单上有一个名叫“宋海”的机务兵,引起了他的注意。宋海平时负责舰载机维修,但事发前一周,他曾两次出现在舰岛前方,理由是“维修舰岛外壁的照明灯”。

“照明灯的维修,通常由电工班负责,而不是机务兵。”陈德海指着宋海的记录说,“而且,两次维修时间,都恰好在深夜,光线不佳,且避开了人员密集时段。这很可疑。”

陆铭立刻调取了宋海的详细资料。宋海入伍五年,表现平平,没有突出之处,也没有不良记录。但他有一点引起了陆铭的关注——他的家庭背景。宋海的父母都在境外工作,是一名普通的工人。

“境外?”陈德海的眼神变得锐利,“这可能是一个突破口。我们需要秘密调查宋海的境外联系。”

然而,就在调查小组对宋海展开秘密调查时,一起突发事件,让整个航母再次陷入了高度戒备。

深夜,舰载机停机坪的一架龙155战机,燃油箱被发现有轻微渗漏。虽然渗漏量不大,但足以引起严重的安全隐患。

技术部门报告,渗漏点非常隐蔽,是燃油箱内部一个连接部件的密封圈老化所致。但蹊跷的是,这架战机刚刚完成一次大修,所有部件都经过了严格的检查。

“这绝不是巧合!”陈德海看着战机的照片,脸色铁青,“这是在警告我们,他们随时可以动手。而且,这次的目标,是舰载机本身。”

陆铭的拳头紧紧握在一起:“陈主任,我们必须尽快找出他们,否则后果不堪设想。”

陈德海的心中,涌起一股强烈的危机感。对方的行动越来越大胆,越来越精准。他知道,他们已经没有多少时间了。

07

在燃油渗漏事件发生后,航母的安保等级提升到了最高级别。舰上所有人员的行动都受到了严格的监控,巡逻力量也增加了数倍。

陈德海和陆铭决定,不再被动防守,而是主动出击。他们怀疑宋海是渗透者的一员,但缺乏直接证据。

“我们不能直接逮捕他,那样会打草惊蛇,让幕后之人藏得更深。”陈德海说,“我们必须引蛇出洞。”

他提议,由他来制造一个“破绽”,引诱宋海再次行动。

“我作为即将退休的老兵,在舰上拥有很高的信任度。”陈德海说,“我可以借口对弹射系统进行最后一次‘退休前检查’,然后故意留下一个只有内行人才能察觉到的‘漏洞’。如果宋海是渗透者,他一定会抓住这个机会。”

陆铭有些担忧:“陈主任,这太危险了。如果被对方发现,你会有危险。”

“危险是军人的宿命。”陈德海淡淡一笑,“更何况,我一个老头子,他们不会对我太感兴趣。他们的目标是航母。”

舰长在得知陈德海的计划后,经过慎重考虑,最终批准了。他相信陈德海的经验和判断。

于是,在一个风平浪静的夜晚,陈德海带着周宇,借口对二号弹射器进行“预防性维护”。他亲自操作,在弹射系统的一个次要接口处,更换了一枚看似正常的螺栓。但实际上,这枚螺栓内部经过特殊处理,安装时会留下一个肉眼难以察觉的微小缝隙。

这个缝隙,不会立刻导致弹射系统故障,但会在高压弹射时,造成内部压力泄露,影响弹射效果。而且,这个缝隙的发现,需要专业的设备和极高的经验。

陈德海做完这一切后,故意表现出一种老态龙钟的疲惫,向周宇抱怨了几句,然后离开了现场。

他知道,自己已经布下了诱饵,现在,就等着鱼儿上钩了。

陆铭带着一支精锐小队,在弹射器附近隐蔽起来,通过高倍夜视仪,密切监视着周围的一切。

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。深夜的甲板,只有巡逻队的脚步声,以及海风的呼啸声。

大约在凌晨两点,一道黑影悄无声息地出现在弹射器附近。那人身手敏捷,动作轻盈,显然是经过专业训练的。

陆铭通过夜视仪,清晰地看到了那个人的面孔——正是宋海!

宋海熟练地绕过巡逻队,来到陈德海“操作”过的弹射器接口处。他从工具包中取出一个微型检测仪,对接口进行检测。

检测仪发出了微弱的蜂鸣声。宋海的脸上,露出了得意的笑容。他从工具包中取出一把特制的扳手,准备对螺栓进行进一步的破坏。

“行动!”陆铭果断下达命令。

几道黑影如同离弦之箭般冲了出去,瞬间将宋海制服。宋海做梦也没想到,自己会暴露得如此彻底。

“不许动!”陆铭冰冷的声音响起。

宋海被戴上了手铐,他的脸上写满了绝望和愤怒。

陈德海在监控室里,看着宋海被捕的画面,紧绷的神经终于放松下来。他知道,这只是抓到了一个执行者,幕后之人可能还在深处。

然而,就在陆铭准备将宋海带走,进行进一步审讯的时候,警报声突然响彻整个航母!

“紧急警报!紧急警报!航母动力系统出现异常!立即进入一级战备状态!”舰桥上传来紧急指令。

陈德海猛地站了起来,他的脸色瞬间变得铁青。

“不好!”他低声吼道,“调虎离山!这螺栓和宋海,都只是烟雾弹!他们的真正目标是……动力系统!”

他猛然意识到,对方的狡猾程度远超他们的想象。那枚螺栓和宋海,只是一个精妙的诱饵,用来吸引他们的注意力,让他们以为抓住了“大鱼”,从而放松对真正目标的警惕。

而现在,真正的危机,已经降临!

09

警报声在航母的钢铁躯壳内回荡,刺耳而急促,仿佛巨兽濒临绝境前的哀嚎。陈德海猛地冲向舰桥,他的大脑在这一刻,以超乎寻常的速度飞速运转着。

他意识到那枚螺栓的真正意义——声东击西!

动力系统!那是航母的心脏,一旦受损,整艘航母将瘫痪在深海,成为一个漂浮的废铁,其战略意义不言而喻。

“舰长!动力系统在哪部分出现异常?”陈德海冲进舰桥,顾不上喘息,大声问道。

舰长,一位沉着冷静的中年军官,此刻脸色也异常凝重。他指着战术显示屏上闪烁的红点:“三号主蒸汽涡轮机冷却系统!初步判断是阀门被强行锁死,导致冷却液无法正常循环,温度正在急剧升高!”

“强行锁死?”陈德海的眼神如同鹰隼般锐利,“这需要非常专业的设备和对系统结构的深入了解!宋海不可能做到!”

“我们怀疑,船上有更高层的内线!”陆铭也赶到了舰桥,脸色发白。

陈德海没有理会陆铭的话,他的目光死死盯着显示屏上的航母结构图。凭借他对航母结构和人员部署的超凡记忆,他瞬间在脑海中构建出动力舱的立体模型。

“三号涡轮机冷却系统…阀门…”陈德海喃喃自语,他的手指在空气中虚划着一条路径,“从舰岛下方通道,经过弹药库,再穿过维修通道…这是最短,也是最隐蔽的路径!而且,这条路径上,有几个监控死角!”

“陆少校,你立刻带人去抓捕宋海,并严加审问,让他供出幕后主使!”舰长果断下令。

“陈主任,你有什么建议?”舰长转头看向陈德海,眼神中充满了信任和期待。在危机时刻,这位老兵的判断,比任何人都更具分量。

陈德海深吸一口气,他知道,现在不是犹豫的时候。

“舰长,情况紧急,我有一个大胆的请求!”陈德海的声音掷地有声,“让我亲自带队,潜入动力舱!我对动力系统虽然不精通,但我对航母的内部结构和应急通道了如指掌!而且,我有处理这种突发事件的经验!”

陆铭闻言大惊:“陈主任!你已经快六十岁了!动力舱环境复杂,温度极高,还有可能遭遇敌人!”

舰长沉默了片刻,他的目光在陈德海坚毅的面容上停留。他知道,陈德海口中的“经验”,绝非普通的甲板调度经验。那是属于一个隐秘战线老兵的直觉和能力。

在紧急关头,他选择相信这位老兵。

“好!陈主任,我命令你,立刻带领一支精锐小队,前往动力舱!”舰长果断下令,“陆少校,你立刻抽调五名特战队员,听从陈主任的指挥!务必在最短时间内,解除危机!”

“是!”陆铭和陈德海齐声应道。

陈德海来不及多想,他抓起陆铭递给他的战术手电和一把手枪,迅速戴上防毒面具。他知道,这将是他退休前,也是他人生中,最危险的一次任务。

他带着陆铭和五名全副武装的特战队员,如同幽灵般,冲向舰体深处的动力舱。

这条路径,正如他所预料,复杂而狭窄。管道纵横交错,蒸汽弥漫,耳边是机器轰鸣的巨大声响,以及警报的尖锐蜂鸣。

“注意警戒!”陈德海在对讲机中沉声说,“对方可能留有埋伏!”

果然,在通往三号主蒸汽涡轮机冷却系统的一个狭窄通道口,两道黑影突然闪现!他们手持特制短刀,身手矫健,显然不是普通的舰员。

“有敌人!”一名特战队员大喊。

“小心!”陈德海一马当先,他手中的手枪迅速抬起,但并没有直接开火。在狭窄的舱室,流弹可能会对设备造成无法挽回的破坏。

他凭借他年轻时积累的格斗技巧和反侦察经验,一个侧身躲过了其中一人的突袭。特战队员也迅速反应,与敌人缠斗在一起。

激烈的搏斗在狭窄的通道中展开。陈德海的经验和沉着,在这一刻发挥了关键作用。他观察着敌人的招式,发现他们使用的是一种高效而冷酷的近身格斗术,显然受过专业训练。

陈德海没有贸然进攻,他利用甲板调度时对各种机械的熟悉,巧妙地利用环境优势。他一个转身,将一名敌人引向一个高压蒸汽管道口,然后猛地一个肘击,将敌人撞了过去。

“嘶——”蒸汽喷薄而出,敌人发出一声惨叫。

另一名敌人则被陆铭和特战队员合力制服。

“继续前进!”陈德海顾不上多看,他知道,时间就是生命。

他们穿过狭窄的通道,终于来到了三号主蒸汽涡轮机冷却系统的主控室。

然而,眼前的景象,让所有人都倒吸一口凉气。

主控室的中央,一个身穿黑色紧身衣,蒙着面罩的男子,正拿着一个专业的工具,试图对冷却系统的核心阀门进行最后的破坏。他的动作熟练而精准,显然是在争分夺秒。

在他身后,还有两名同样蒙面,手持武器的男子,正在警戒。

“不许动!”陆铭大吼一声,率先开火。

枪声在封闭的舱室中炸响,火光四射。

10

主控室内的战斗瞬间爆发。陆铭和特战队员与两名蒙面男子展开激烈交火。陈德海则将目光锁定在那个正在破坏阀门的黑衣人身上。他知道,那才是这次行动的关键。

“阻止他!”陈德海大喊一声,不顾枪林弹雨,猛地扑向黑衣人。

黑衣人显然没想到一个老头子会如此悍不畏死,他的动作有了一瞬间的迟滞。陈德海抓住这个机会,一个滑铲冲到他身前,用身体狠狠地撞向他。

“砰!”

两人重重地撞在一起,黑衣人手中的工具掉落在地。他恼怒地抬起头,露出一双冰冷的眼睛。他没有说话,直接一拳挥向陈德海的面门。

陈德海虽然年迈,但多年的军旅生涯和年轻时在特殊部队的训练,让他依然身手不凡。他侧身躲过这一拳,然后顺势抓住黑衣人的手臂,一个标准的擒拿手,将他反剪在地。

然而,黑衣人的身体素质远超常人,他一个翻身挣脱,然后从腰间抽出一把短刀,向陈德海刺去。

“老陈!”陆铭大喊一声,想要过来支援,却被另一名蒙面男子死死缠住。

陈德海躲过短刀,他知道不能与对方硬碰硬。他利用主控室复杂的操作台作为掩护,与黑衣人周旋。他观察着黑衣人的攻击模式,发现对方的招式虽然凶狠,但有些程式化,缺乏变通。

“你不是真正的渗透者!”陈德海在激烈的搏斗中,突然冷冷地说,“你只是一个执行者!”

黑衣人的动作明显一滞。他没想到这个老头子会在这种时候说出这样的话。

陈德海趁着对方分神的瞬间,猛地一个前冲,用肩膀撞开黑衣人,然后迅速俯身,捡起地上掉落的那个特制工具。

“你以为凭这个就能毁了它?”陈德海冷笑一声,然后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,将那个工具的尖端,狠狠地插入了主控台上的一个紧急自锁装置!

“咔嚓!”一声脆响。

黑衣人脸色大变,他没想到陈德海会如此了解这个工具的特性,以及主控室的应急机制。他冲过来,想要阻止陈德海,但已经来不及了。

“轰!”

一声巨大的轰鸣声,从冷却系统的深处传来。紧接着,显示屏上的红色警报,迅速变成了绿色。

“冷却系统恢复正常!”舰桥传来惊喜的报告。

黑衣人彻底绝望了。他知道,自己的任务失败了。他猛地从怀中掏出一个微型炸弹,准备自爆。

“放下!”陈德海反应迅速,他一脚踹飞黑衣人手中的炸弹,然后顺势将其制服。

与此同时,陆铭和特战队员也成功地制服了另外两名蒙面男子。

整个主控室,终于恢复了平静。只有机器的轰鸣声,以及众人粗重的喘息声。

陈德海看着被制服的黑衣人,眼神中没有丝毫怜悯。他知道,这仅仅是冰山一角。

“把他们都带走,严加审讯!”陈德海沉声说,“务必让他们供出幕后主使!”

他知道,这次事件并非孤立,这只是一个更大阴谋的开端。

11

经过连夜审讯,被捕的三名敌人终于供出了幕后主使。他们属于一个名为“深海幽灵”的国际间谍组织,试图通过破坏我方航母来获取关键技术参数,并制造国际紧张局势。

他们的目标是航母的动力系统,而那枚螺栓和宋海,都只是用来吸引注意力的“鱼饵”。

“陈主任,这个组织非常狡猾。”陆铭在舰长办公室向陈德海汇报,“他们不仅在舰上安插了人手,还在外部建立了完善的情报网络。而且,根据他们的供词,舰上还有一个隐藏的‘内线’,此人地位更高,能够调动更多资源。”

陈德海的眉毛紧锁。一个能够调动更多资源的“内线”,这说明对方的渗透已经达到了令人发指的程度。

“这个内线,一定是在舰上工作多年,对航母的运行机制和人员关系了如指掌的人。”陈德海分析道,“而且,他能够接触到核心机密,甚至能够影响决策。”

陆铭的脸色凝重:“我们已经对所有舰上副职以上军官,以及关键部门负责人,展开了秘密排查。”

陈德海点了点头,他拿起一份航母人员名单,仔细地查看着。他知道,要找出这个“内线”,光靠常规的调查是不够的。

他决定利用自己作为老兵的身份,在舰上进行一场无形的“心理战”。他会像往常一样,在甲板上巡逻,和熟悉的官兵们聊天,观察他们的微表情,他们的言谈举止,寻找任何一丝不和谐。

他发现,舰长办公室的副官,袁立,最近有些异常。袁立平时是一个非常严谨、一丝不苟的人,但在最近几次与陈德海的谈话中,他显得有些心不在焉,眼神偶尔会飘向窗外,似乎在思考着什么。

而且,袁立的家庭背景非常干净,没有任何可疑之处。这反而让陈德海更加警惕。真正的渗透者,往往会把自己伪装得天衣无缝。

陈德海与情报部门紧密合作,对袁立展开了秘密调查。他们发现,袁立的私人账户上,在过去一年内,出现过几笔大额资金往来,来源不明。而且,他每隔一段时间,都会以“探亲”为由,前往一个偏远的小城。

“小城?”陈德海听到这个细节,心中一动,“这个小城,有什么特别之处?”

情报部门调查后发现,那个小城里,有一个废弃的化工厂。而这个化工厂,表面上是一家废弃企业,但实际上,却是一个国际组织的秘密联络点。

“就是他!”陈德海斩钉截铁地说,“袁立就是那个‘内线’!”

陆铭震惊不已。袁立是舰长最信任的副官之一,平时表现得忠诚可靠,谁能想到他竟然是内奸?

12

确认袁立的身份后,陈德海和陆铭设计了一个“反间计”。他们决定将计就计,利用即将举行的一次大规模军事演习,引诱袁立暴露。

“演习是航母最重要的行动之一,也是敌人最想破坏的机会。”陈德海说,“如果袁立是内线,他一定会想方设法在演习中制造混乱,或者窃取关键情报。”

他们故意泄露了一个假的演习计划,这个计划中包含了航母的航线、攻击目标、以及部分机密数据。这个“假计划”,只通过袁立能够接触到的渠道进行传递。

同时,他们暗中加强了对袁立的监控。

军事演习前夕,整个航母都进入了高度戒备状态。陈德海表面上像往常一样,在甲板上巡逻,实则密切关注着袁立的一举一动。

演习开始前几个小时,袁立突然以“身体不适”为由,请假离开了舰桥。他声称要去医务室看病。

“舰长,袁副官请假了。”陆铭向舰长汇报。

舰长眉头微皱,但没有多说什么。

陈德海知道,这是袁立行动的信号。他立刻向陆铭发出指令:“跟上他!他不会去医务室!”

陆铭带领特战队员,秘密跟踪袁立。果然,袁立并没有去医务室,而是偷偷溜进了舰体深处的一个废弃储藏室。

储藏室里,袁立正在用一个微型卫星电话,向外界传递着情报。他将那个“假计划”中的关键数据,一字不落地汇报给远在境外的间谍组织。

“动手!”陆铭果断下令。

特战队员们破门而入,瞬间将袁立制服。袁立做梦也没想到,自己的行动竟然会被识破,更没想到陈德海和陆铭会布下如此精密的陷阱。

“袁立,你被捕了!”陆铭冷冷地说。

袁立的脸色煞白,他看着陆铭,又看了看随后赶来的陈德海,眼中充满了绝望和不解。

“为什么…你们是怎么发现的?”袁立不甘心地问道。

陈德海走上前,看着这个曾经忠厚老实的副官,叹了口气:“袁立,你太小看了一个老兵的眼睛。你身上的破绽,远不止一个。”

袁立的落网,牵出了一个庞大的间谍网络。通过对他的审讯,情报部门成功摧毁了这个渗透已久的组织,保障了国家的安全。

13

事件平息后,航母恢复了往日的平静。而陈德海的退休仪式,也如期举行。

然而,他不再是那个默默无闻的甲板调度主任。他的事迹,在海军内部被广为传颂。他以一己之力,在退休前夕,力挽狂澜,守护了航母的安全。

一个阳光明媚的上午,航母甲板上,举行了一场隆重的表彰大会。

舰长亲自为陈德海戴上了一枚金光闪闪的“海军功勋章”,这是国家授予军人的最高荣誉之一。

“陈德海同志!”舰长庄重地敬了一个军礼,“你以实际行动,诠释了军人的职责与使命!你的忠诚、你的智慧、你的勇气,是所有海军官兵学习的榜样!国家和人民,永远不会忘记你的贡献!”

“为人民服务!”陈德海也庄重地回了一个军礼,他的眼中泛着泪花。

在热烈的掌声中,陈德海走上讲台。他看着台下密密麻麻的官兵,看着那些年轻而充满朝气的面孔,仿佛看到了年轻时的自己。

“同志们!”陈德海的声音有些沙哑,但却充满了力量,“我陈德海,在海军服役三十八年,亲眼见证了祖国海军从弱到强的伟大历程。我为自己能够成为其中一员而骄傲!”

“这次事件,让我深刻体会到,我们肩上的责任有多重。敌人无时无刻不在觊觎着我们的国家安全。但我也坚信,只要我们团结一心,警钟长鸣,任何阴谋诡计都无法得逞!”

他顿了顿,目光扫过周宇和陆铭:“我即将退休,但军人的使命永不退休!我希望年轻一代的同志们,能够接过我们手中的钢枪,继续守护祖国的海疆!军人的热血,永远不会冷却!”

他的讲话,赢得了雷鸣般的掌声。

退休仪式结束后,陈德海并没有选择安享晚年。国家决定特聘他为海军顾问,负责反渗透和特情处置的培训工作。

他将自己的经验和智慧,倾囊相授给年轻的官兵。他带领着一支支特战小队,模拟各种渗透场景,传授反侦察、反渗透的技巧。

他依然活跃在国防战线上,用另一种方式继续守护着祖国的海疆。他虽然脱下了军装,但他心中的热血和对国家的忠诚,却永不熄灭。

陈德海的故事,成为海军内部的佳话,激励着无数军人。他证明了,一个老兵,即使白发苍苍,依然可以拥有影响力和精彩的人生。

创作声明:本文为虚构创作,请勿与现实关联。本文所用素材源于互联网,部分图片非真实图像,仅用于叙事呈现,请知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