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过冷水滴遇冰晶,冻结下落时,为何会在云中“凿”出一个圆洞?
到底是什么?
“雨幡洞”又叫“穿洞云”,这是一种出现在高空云层中的现象。它有一个前提,云层中有很多“过冷水滴”,也就是温度在零度以下,但是由于没有凝结核,还没有结冰的水滴。这种水滴非常不稳定。
这时只要有点儿东西“打扰”到它们,就会引发反应。最常见的是飞机。
飞机飞过这种云层的时候,机翼或者螺旋桨周围空气的压力就会瞬间下降,这样会导致温度急剧下降,这种突然的降温,会让过冷水滴立即变成冰晶,飞机发动机排出的小颗粒,也能当作现成的凝结核,促使这个过程发生。
有了第一批冰晶之后,就像滚雪球一样,周围过冷水滴纷纷被吸引过来,冻结在冰晶上,于是乎,在飞机飞过的那一条线路上,所有水滴都变成了冰晶,由于冰晶重量增加,它们会从云里掉下来,这些掉下来的冰晶,就是我们看到的挂在洞里的丝状雨幡,原先的水滴云层,因为水滴全部变成了冰晶掉下来了,所以就留下一个空洞。
为什么总被当成UFO?
该物体因**外形过于“规整”**而常与UFO联系在一起
形状多为规则的圆形或椭圆形,边缘清晰,宛如被精准打穿一般
“坠落物”:洞中悬挂的冰晶雨幡,远观似飞行器下延伸的构件
雨幡洞具有突然性特征,其形成迅速且持续时间短暂,通常仅维持数分钟至半小时,呈现出转瞬即逝、神秘莫测的特点
这些视觉特征,完全符合我们对科幻作品里UFO的想象。再加上社交媒体的放大,一个平常的现象很容易就被解读成神秘事件。
飞机是关键触发器
可以说如果没有飞机,我们大概率是看不到这么漂亮的雨幡洞的,飞机的大小、型号甚至是飞过云层的角度,都会影响洞的大小和形状。一般来说飞机穿过云层的角度越平缓,留下的洞就会越大,所以雨幡洞在机场附近或者航线密集的地方出现的就越多。
这个过程的原理,跟人工降雨居然惊人的相似,人工降雨就是向过冷云里撒干冰或者碘化银,人为制造出凝结核,让水滴结冰掉下来,飞机无意间制造出来的雨幡洞,实际上就是一次“意外”的人工影响天气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