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陕西西咸新区泾河新城的土地上,一个瞄准“阳光产业”的园区正在快速崛起。
泾河双碳光伏产业园自2022年8月获批成立以来,已成为陕西光伏产业的核心聚集区。园区规划面积24.85平方公里,聚焦光伏和氢能两大主导产业,正朝着“全球能源的策源地和中国新能源产业高地”的目标迈进。
(光伏产业:以太阳能光伏效应为基础,将光能转化为电能的产业链,涵盖硅料、电池片、组件制造及电站应用。中国是全球最大光伏生产国,当前正推动“光伏+”多领域融合。
氢能产业:以清洁制氢(如光伏电解水)为核心,用于能源存储与工业脱碳。“光伏+氢”模式因零碳优势成为未来重点,2050年可再生能源制氢或占70%。)
这个园区之所以发展迅速,很大程度上得益于龙头企业隆基绿能的带动。隆基绿能年产100GW单晶硅片及年产50GW单晶电池项目,于2023年1月宣布落户泾河新城。这个总投资452亿元、占地3081亩的项目建成后,将成为隆基绿能在全国范围内规模最大、产能最高的生产基地,甚至号称是全球产能最大光伏生产基地。
但2024年隆基绿能年报已更新表述:电池一期12.5GW项目建设中,首阶段产能预计2025年二季度陆续开始投产,但“切片项目暂缓投资”。另外这12.5GW高效BC电池其实是由25GW单晶硅片和25GW单晶电池变更而来的。在隆基绿能的多份公开文件中对此也有提及。如从环评文件可以看出,12.5GW的BC项目只是整个大项目中的一部分。总体来看,隆基自主研发的晶硅-钙钛矿叠层电池效率达到33.9%,背接触晶硅异质结太阳电池转换效率达到27.81%,多次刷新世界纪录。这些技术突破意味着同样的阳光照射能发出更多电力,降低了光伏发电成本。
(BC电池(背接触电池)是一种高效光伏技术,其核心特点是将电极全部移至电池背面,使正面无栅线遮挡,大幅提升光吸收效率。相比传统电池,BC电池短路电流可提高7%,转换效率超27%,且外观更美观。它通过减少光学损失和优化电流传输路径,显著提升发电量,尤其适合分布式光伏和建筑一体化场景。目前隆基、爱旭等企业已实现量产,未来有望成为主流光伏技术。)
龙头企业就像一块磁铁,吸引了许多配套企业。目前园区已成功引进拉普拉斯、石金科技等21个光伏上下游配套项目,配套总投资超过72亿元,年产值预计达85亿元。这些企业覆盖了从硅片、电池、组件到设备制造的各个环节,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。
除了光伏,园区还在培育氢能产业。目前已聚集48家氢能企业,覆盖制氢、储运、燃料电池等全产业链环节,企业数量占西安市的超过50%,成为陕西省氢能产业发展的主战场。
园区的发展不仅带来产业聚集,也创造了大量就业机会。预计到“十四五”末(2025年),园区产值预测可达2300亿元,带动就业8万余人,产生科研成果5000余项。目前仅隆基厂区就有约7000名员工,其中约1000人为高端研发人才(受到行业周期影响,2025年三季度人数会有影响)。
园区还注重产城融合,配套了人才公寓、学校、商业、住宅、医院等设施,沿着泾河北岸建设了滨水景观带,打造以文化休闲和“光伏-低碳”为特色的“产、居、商、旅”综合区,让人才不仅来工作,更愿意留下来生活。
(泾河新城:是西咸新区五大组团之一,成立于2011年,因泾河穿城17.5公里得名,规划面积133平方公里。辖区内有中国第一高砖塔——崇文塔,这里是中国大地原点所在地,拥有“泾渭分明”自然奇观和崇文塔、茯茶镇等文旅地标,茯茶产业年产值超20亿元。作为西安“北跨”战略核心区,重点发展新能源、高端制造和现代农业,布局隆基绿能光伏产业园等重大项目,致力打造“科技+生态+文旅”的现代化新城。)
泾河双碳光伏产业园的成功可以归结为几个通俗原因。
一是抓住了国家“双碳”战略的机遇;二是依托了陕西的产业基础和区位优势;三是通过龙头企业带动形成产业生态圈;四是注重科技创新不断突破效率极限;五是提供了良好的营商环境和生活配套。这些因素共同使这片土地成为了光伏产业发展的热土,吸引着越来越多企业和人才汇聚于此。
说产业,洞察臻价值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