基站叠光(光储一体化)方案建议书

一、项目背景与必要性

政策驱动

国家“双碳”目标要求信息基础设施绿色升级,辽宁省2025年前需完成基站新能源改造(参照国务院《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》)。

工信部明确要求2025年新建基站光伏覆盖率≥30%,现有基站分批改造(《信息通信行业绿色低碳发展行动计划》)。

行业痛点

高耗电成本:辽宁6.78万座基站年耗电5.09亿kWh,电费支出3.56亿元(电价0.7元/kWh)。

电网依赖风险:2022年暴雪灾害导致2000余基站断电,直接损失超3800万元;传统铅酸电池备电系统寿命短(3-5年)、维护成本高(800元/站/年)。

二、技术方案设计

2.1 系统架构

核心组件:

光伏发电系统:单站配置5.2kW光伏(22㎡面积),年发电量5360kWh。

储能系统:磷酸铁锂电池(5.71kWh容量,6000次循环寿命,25年后剩余容量>80%)。

直流直供技术:直接接入基站-48V直流母排,减少交直流转换损耗(从15%降至≤5%)。

2.2 供电模式

智能切换逻辑:

光储优先:光伏+储能电量>负载时,光储供电(输出电压略高于基站电源0.01-0.2V)。

混合供电:光储不足时,与市电协同供电。

无缝切换:异常情况下自动切换至市电,电压波动≤0.1V。

2.3 安全与消防

多重保护:过流、短路、温度保护等,纹波<50mV。

防爆设计:储能柜配备悬挂式自动灭火器,4G远程监控异常状态(过温、短路等)。

三、经济效益分析

3.1 单站效益

指标数值

年供电量5360kWh(光伏80%利用率)

年节约电量594kWh(减少10%损耗)

电费节省951.8元/站(电价从0.7元降至0.6元)

3.2 全省规模化效益

总装机:352.56MW(覆盖6.78万基站)。

年减碳:26.7万吨CO₂(相当于148万棵乔木碳汇)。

年节省电费:6345.2万元。

四、合作模式

合同能源管理(EMC)

我方投资建设光储微电站(产权归我方),业主方提供基站场地。

电价结算:按当地电网电价85%计价(如0.7元/kWh→0.595元/kWh),开具13%增值税发票。

运维与服务

我方负责远程监控、智能调度及设备维护,业主方享受节能收益与碳减排指标。

五、实施计划

试点阶段:选取100个高耗能基站,6个月内完成改造。

全省推广:分3年完成6.78万站改造,优先部署灾害频发区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