五百多万买艘油轮?这价格简直比双十一打折还狠! 最近舟山法院拍卖会上,一艘名为"中匀207"的油轮以510万的白菜价成交,连评估价的一半都不到。
更夸张的是,这已经是第三次降价甩卖了,前两次816万和653万的价格根本无人问津。 这艘2005年出生的"老家伙"今年已经18岁了,在船舶界绝对算得上"高龄"。
不过从照片看倒是保养得不错,估计是刚做了全身"美容"——新刷的油漆让它看起来年轻了十岁。 2017年还做过一次"整容手术",由专业船厂进行了改造升级。
船身总长91米,相当于三个篮球场连起来那么长。 13.5米的宽度比标准泳道还宽,2239的总吨位能装下近3000吨油品。
这配置放在二手市场,510万的价格确实让人心动。 但话说回来,18年船龄的油轮,后续维护费用恐怕比购船款还高,这买卖到底划不划算? 浙江华广船务这次捡漏成功,但前两次流拍的惨状说明市场对这艘船的真实价值早有判断。
评估价1020万?现在看就是个笑话。 航运业老司机都懂,二手船舶就像二手车,挂牌价和成交价往往差着十万八千里。
说到这儿突然想起个事:去年有艘类似船龄的油轮拍出了800多万,相比之下这次真是跳楼价了。 不过买船不是买菜,后续的运营成本、维修费用、适航证书这些隐形消费,分分钟能让总价翻倍。
当然,这话可能有点绝对。 现在国际油价波动这么大,搞油运到底是抄底还是接盘?看看最近红海危机导致的运价暴涨,似乎是个机会。
但反过来说,新能源转型背景下,传统油运的黄金期还能持续多久?这些问题,恐怕连行业专家都要挠头。 有意思的是,这艘船特别标注了"闪点≤60℃"——说明它运的都是易燃易爆的危险品。
这种特种船舶的运营资质可不是随便哪个公司都能搞定的,难怪参与竞拍的只有一家。 你说这是市场理性还是垄断优势? 突然想到个冷知识:现在新造一艘同样规格的油轮起码要两三千万,二手价却只要零头。
但就像买房要交契税一样,买船还有各种过户费、检验费等着你。 这些隐藏成本,往往让看似便宜的交易变成"真香"陷阱。
看着这艘命运多舛的油轮,不禁让人感慨:航运业的周期波动比过山车还刺激。 前些年疫情时运价疯涨,现在又跌回谷底。
这次低价成交,会不会是行业见底的信号?各位看官觉得呢? 最后留个悬念:据说这艘油轮前东家是某知名航运公司,突然被拍卖背后是否另有隐情?而新东家会不会在下次运价上涨时转手赚个差价?咱们拭目以待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