从硬催收到送果篮,银行态度反转!断供潮撕开楼市真相

本打算躺平等着银行来查封房子,结果没等来冷冰冰的传票,反倒看见银行客户经理提着果篮,满脸堆笑地上门了。最近好多还不上房贷的家庭,都碰上了这离谱的事儿。银行工作人员一个劲儿劝:“大哥大姐,这套房子可别不要啊!” 咋欠钱的人还成了 “香饽饽”?这里面的门道,跟咱们每个人的钱包都息息相关。

现在的银行,跟以前完全不是一回事儿了。以前要是断供半年,银行二话不说就把房子拍卖,钱不够还贷款的,连工资、养老金都给冻结,手段那叫一个狠。但现在呢?你不想还房贷破罐子破摔,银行反而主动找你商量:每月还一半行不行?只还四分之一也能谈!实在一分钱拿不出来,甚至可以只还本金,利息都不要了,还多还少都行。更绝的是,有些断供的人彻底摆烂,银行居然也不吭声,就跟没这事儿似的,这操作看得人直迷糊。

有网友一针见血:“就几个人不还房贷,银行往死里罚;但要是成千上万人都断供,银行也不敢硬来。” 数据最能说明问题,今年第一季度,全国挂出来拍卖的房子一下子涨到了六十多万套,比去年同期多了快两倍,但最后真正卖出去的连十分之一都不到。这意味着短短三个月,就多出 60 多万套没人还房贷的房子。要是银行真把这些房子都收走,根本卖不出去,全成了烫手山芋。照这个速度下去,银行每年好几千亿的贷款都得打水漂,房价接着跌,坏账越来越多,银行的信用评级也得跟着降。这风险就像颗随时会炸的雷,银行哪还敢像以前那样强硬?

让银行更头疼的是,大家对房子的想法彻底变了。以前都觉得房子是保住 “阶层地位” 的救命稻草,现在越来越多人明白,就算银行把房子收走拍卖,也解决不了根本问题。

未来两三年,小地方的房子要是不赶紧卖掉,以后可能连现在一半的价钱都卖不到。大趋势已经很明显了 —— 房地产正在去 “金融属性”,别再幻想房价还会涨回去了!明年开始,会有更多断供的房子被挂出来拍卖。好多建筑公司欠了一屁股债,建材厂、装修公司也都快撑不下去了,靠炒房暴富的时代早就结束了,可别再做美梦了。

看看这些吓人的数据:到 2023 年底,光大银行一年就亏了 740 亿坏账。其他银行也都一样,坏账越来越多,逼得银行疯狂招人催收,招商银行的催收团队都有两千多人了。但催了也没用,起诉到法院也白搭,因为法拍房越多,房价就跌得越厉害,现在离房价真正见底还早着呢。

以后小地方的人都往外跑、老人多的,人口净流失的小城市,银行可能根本不给房子办贷款,这就相当于房子彻底没了 “金融价值”。现在小地方的房子只是难卖,以后搞不好白送都没人要,有些地方已经开始出现这种苗头了。

简单来说,就像农村盖得再漂亮的大瓦房,银行也不给抵押借钱;以后小城市的楼房,可能也会变成这样,没法拿来贷款、炒房赚钱。所以现在银行根本不想要房子,只想把借出去的钱收回来,才推出各种延期还贷政策。说白了,就是先稳住大家,等收入稳定了再接着还钱,这才是最真实的情况。

仔细琢磨一下,这里面藏着一盘超大的 “棋局”:

第一步,国家要重点发展大城市群,慢慢减少对小城市经济的依赖,再用政策引导大家往大城市跑。

第二步,把钱和政策都往大城市倾斜,保证大城市发展得好,同时让小城市的房子越来越不值钱,有些地方甚至可能彻底失去金融属性。

第三步,出台租房新规,给从农村来大城市打工的人提供便宜房子住。

第四步,如果打工人收入不够,就发各种消费补贴,鼓励大家贷款消费。让大家住得踏实、花钱也痛快,在大城市形成 “一边上班赚钱、一边买买买” 的良性循环,这样就能稳住大城市的经济。

等大城市的人口和房价都稳定了,最后一步就是靠税收调节:一方面向打工人收点税,用来给城市里的老人多发养老金;另一方面向房东收房租税,给地方政府增加收入。这整套操作总结起来就是 “两头收钱、两头补贴”,慢慢推进,直到中国经济彻底摆脱对房地产的依赖。

等哪天咱们彻底不靠房地产,靠航天、人工智能、新能源、芯片、机器人这些高科技产业赚钱了,那才是真正的成功。到时候大家的日子肯定越过越好,这才是国家发展的终极目标。

在这个关键时期,咱们咬咬牙坚持住。只要相信自己、相信未来,就能抓住新机会,过上更好的日子。要是觉得这些分析有用,赶紧转发给身边的人,大家一起把形势看明白!

关注秋风,让你从不同角度看世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