气得肝疼!威兰达开着稳又平顺,17万入手后,车主有一肚子话想说
兄弟们,最近是不是刷到“威兰达17万跌到11万”这种标题刷到手软?我跟你们说,这事儿可太真实了。作为一个刚花17万喜提2024款威兰达的“幸运儿”,提车时那叫一个春风得意,感觉捡了大便宜。可开了三个月,1078公里一过,我这心里五味杂陈,真不是一句“值不值”能说得清的。表面上看,威兰达开着确实稳当又平顺,动力够用,空间宽敞,老婆孩子都说坐着舒服,简直就是居家好男人的标配座驾。 可你要是真掏了17万,就会发现,这钱花得有点“憋屈”。降价不是捡漏,而是丰田在“止血”,这话真不是危言耸听。今天我就掏心窝子跟大伙儿聊聊,这辆号称“开不坏”的威兰达,到底值不值得你掏腰包。
先说说为啥选它。当初看车那会儿,比亚迪宋PLUS DM-i、零跑C10这些国产新势力都快把展厅挤爆了。可我这人吧,骨子里还是有点“合资情结”,总觉得丰田、本田这些老牌车企,皮实耐用,省心。再加上威兰达这外观,圆润饱满,跟动画片里的“大白”似的,憨憨的挺可爱,老婆一眼就相中了。空间也确实没得挑,前排我这1米8的个子坐进去,头顶富余,后排儿子能撒欢儿跑,玩具塞满储物格,利用率高得不像话。 动力我选的2.0L两驱,虽然听着是“老掉牙”的自吸+CVT,但市区代步、高速巡航,动力随叫随到,一点都不肉,开起来那叫一个平顺丝滑,这确实得给个好评。
可这“平顺”背后,代价是什么?当你坐进驾驶舱,那种扑面而来的“年代感”就来了。 塑料方向盘、小尺寸的中控屏(还是突兀地竖在上面,挡视野)、手动调节的座椅……这配置,放2015年可能还行,现在卖17万?网友们都调侃:“11万买2024年还在用4AT逻辑的‘新车’,到底是捡漏还是接盘?” 虽然威兰达用的是CVT,但那套内饰设计和车机系统,真就跟4AT一样,透着一股子陈旧味儿。TSS安全系统全系标配,听着厚道,可人家国产车L2级辅助驾驶都快成标配了,你这“及格线”水平,还当卖点宣传?这就好比,人家都用智能手机刷短视频了,你还在炫耀自己的诺基亚摔不坏。
再说说那让人“气得肝疼”的价格。我17万落地,结果没过多久,新闻就爆出“17万跌到11万”!我这心里啥滋味?感觉自己像个大冤种,刚买完就贬值几万块。 销售当初还信誓旦旦说“保值”,现在看来,丰田亲手把“保值神话”给撕碎了。这降价不是“良心发现”,而是市场拿刀架在脖子上逼的。 今年前5个月,威兰达销量下滑23%,人家比亚迪宋 PLUS都卖了近15万辆,丰田再不降价,展厅里真就剩销售自己了。可这降价是“止血”,不是“治病”。 老车主二手车价一夜蒸发,新车主心里打鼓:明年是不是还得再降?这“保值”的标签一撕,以后还拿什么跟人家拼?
舒适性方面,也是几家欢喜几家愁。 我觉得座椅软硬适中,操控稳当,开起来没啥压力。可我老婆就吐槽,高速上风噪太大,想眯一会儿都睡不着,这“小问题”对她来说就是“大烦恼”。还有那个新车味儿,刚提回来那会儿,确实熏得人脑壳疼,虽然说时间久了会散,但第一印象分就这么扣了。你说这些是大毛病吗?好像也不是。可细节才见真章,这些“小问题”堆在一起,就让人觉得这17万花得不够痛快。
智能配置更是威兰达的“阿喀琉斯之踵”。 想要倒车影像?加钱!想要天窗?加钱!想要皮座椅?还得加钱!这“低配11万,落地13万”的套路,玩得是真溜。 而人家零跑C10呢?L2驾驶辅助、高通8155芯片、全景天窗,一次性给你配齐,价格还比你低一截。年轻人要的是能OTA升级的中控屏,是科技感和未来感,而不是为一颗铸铁发动机交“智商税”。 丰田想用“省心耐用”守住阵地,可现在,“省心”和“智能”只能二选一的时代,你让年轻人怎么选?
所以,回到最初的问题:威兰达开着稳又平顺,17万入手,到底值不值? 对于那些极度看重可靠性和后期养护成本,对智能化需求不高的务实派,它或许依然是个不错的选择。“开不坏”依然是丰田的金字招牌。 但对于追求性价比、科技感和综合体验的大多数消费者来说,这个价格下的威兰达,确实显得有些“力不从心”。它像一个坚守传统的老派绅士,技术扎实,性格稳重,却不懂年轻人的新潮语言。
最后,我想问问屏幕前的你:如果给你17万,是选择一辆开着稳当但配置老旧、价格刚“跳水”的合资SUV,还是一辆科技感爆棚、油耗更低、配置拉满的国产新能源?省心和智能,你更看重哪一个? 这选择题,可真不好答啊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