9月3号办了个阅兵式,26个国家的领导人都到天安门城楼上去了,共同观看这热闹又盛大的场面。中俄朝三个国家的最高领导人都站在一起,一块儿检阅咱们解放军的精锐部队,还有那些先进的武器装备,这一下子就看出中俄朝之间那战略上的默契了。不过这阅兵的意义可深了,这可不只是搞个“外交展示”或者“武器展示”这么简单,国际社会都特别关注,都在热烈讨论这事情。
阅兵那天,特朗普在社交平台上发了句话,说:“你们在那商量着怎么跟美国对着干的时候,记得替我向普京和金正恩问个好,问得热情点儿。”此言一出,立即引发国际媒体热议。特朗普以一贯的“主角心态”将全球目光拉回自身,试图将中俄朝的联袂登场解读为“反美轴心”的信号。然而,“密谋”一词显得牵强。《纽约时报》指出,中俄朝的意图早已公开:他们寻求建立一个主权平等、反对西方主导的国际秩序,而非秘密策划。事实上,中俄朝在国际秩序中的位置完全不同,根本不存在共建和合谋反美的诉求。
更深一层看,特朗普的言论或许意在转移视线,掩盖美国军事科技与作战样式逐渐落后于时代的尴尬现实。中国的阅兵不仅展示了东风-61、巨浪-3、惊雷-1、东风-5C等陆海空核力量,还呈现了先进的联合作战能力、系统化作战理念以及战场指挥与控制结构。
相比之下,美国近年在作战样式创新上步伐放缓,特别是在信息化战争、无人化作战和新型反导技术领域,没跟上中国这些国家发展的快速步伐,一直更新进步得不够快。特朗普在那大张旗鼓地评论,其实就是想拿地缘政治方面的话题当幌子,来掩盖美国在军事现代化这块儿比别人落后的情况。
阅兵前夕,中国在上合组织峰会上提出“全球治理倡议”,强调主权平等与国际关系民主化,矛头直指美国近年来的单边制裁与“强权霸凌”。中国明确表达对现行国际秩序的不满,但这并不等于要联合俄罗斯与朝鲜共同反对美国。相反,阅兵展示的是中国硬核的军事实力。红旗-29反导系统、激光与微波武器等“防守之盾”与进攻性武器的搭配,彰显了中国“想打什么就造什么”的军工实力。英国《金融时报》评论称,中国在阅兵致辞传递出“战争与和平的警告”,通过“相互确保毁灭”的核威慑信号,迫使美国重新评估与中国对抗的成本与胜算。
阅兵的震撼效应迅速传导至西方。CNN评论指出,特朗普的外交政策正在“让美国的敌人再次伟大”,为中国凝聚国际支持提供了契机。
需要注意的是,中国始终强调是二战后国际秩序的缔造者与维护者,致力于走和平发展道路、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。这既是对历史地位的肯定,也隐晦表达美国已不再是该秩序的可靠维护者。
而这次阅兵真的冲击波则在另一个层面:那就是中国展示的新一代武器装备已经全面领先西方,让美军成为追赶者,甚至想追都追不上。
9.3阅兵当天,五楼大楼周边的“披萨指数”飙升,甚至出现爆单的现象,证明美军高层对这一现象的高度重视。自此,西方军事界预计将密集分析中国新式武器、新作战思考和作战样式,美国要重新评估美军在西太平洋第一岛链的军事部署与战略角色。地缘政治重心东移的趋势愈发明显,西太平洋秩序或将面临重构。
九三阅兵落幕,全球目光却未散去。西方对中国武器的研究、以及对西太平洋秩序的重新思考,将持续塑造未来的大国博弈格局。而特朗普的“密谋”说辞,或许只是为掩盖美国军事科技相对落后的焦虑,难掩中国军事实力崛起的客观事实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