以色列防长怒了:要让胡塞尝遍圣经里的十灾!

以色列国防部长卡茨,把话挑明了。他在社交媒体上,对着也门胡塞武装,扔出了一句分量极重的警告:你们再敢用导弹打以色列,就等着尝遍《圣经》里著名的“埃及十灾”。

这不是外交辞令,这是一场夹杂着古老神话与现代战争的心理施压。卡茨的原话,用希伯来语写出,杀气腾腾:“这是一场黑暗之灾,一场长子之灾——我们将完成所有十灾。”

任何一个了解以色列历史的人,都明白这背后意味着什么。这是在宣告,以色列的反击将是系统性的、毁灭性的,一波接一波,直到彻底摧毁对方的意志。

那么,一个非国家行为体,怎么就把一个中东军事强国逼到了这个份上?

棋局得从胡塞武装的行动看起。就在卡茨发出警告的当天,以色列军方确认,又有一枚导弹从也门射向以色列,虽然最终在境外坠落,但挑衅的意味已经拉满。前一天,以色列的防空系统才刚刚拦下两枚。

这还不是全部。胡塞武装不只玩远程导弹,他们还在红海动手。一艘悬挂以色列旗帜的油轮“Scarlet Ray”,成了他们最新的靶子。自去年巴以冲突爆发,胡塞就打着“支持巴勒斯坦”的旗号,把红海变成了自己的狩猎场,不仅直接威胁以色列,更掐住了全球航运的咽喉。

胡塞的底气在哪?答案很简单,却也让以色列非常头疼。他们玩的是典型的非对称战争。

第一,成本极低。用相对廉价的无人机和导弹,去挑战以色列昂贵的“铁穹”或“箭”式防御系统,打掉一架是以色列亏,没打掉,也能制造恐慌,消耗对手的战略资源。

第二,后台够硬。谁都知道,没有伊朗提供的军事技术和装备,胡塞武装不可能拥有威胁到以色列本土的远程打击能力。这根本不是胡塞与以色列的单挑,而是伊朗在背后,借着胡塞这只“手套”,在以色列的南翼开辟了第二条战线。

第三,地理优势。也门的复杂地形为胡塞提供了天然掩护,以色列的空袭虽然能摧毁一些地面设施,比如荷台达港和萨那机场,但很难根除其有生力量和武器库。更何况,长途奔袭本身就成本高昂,风险巨大。

以色列当然不会坐以待毙。就在上周,一次精准的空袭,干掉了胡塞高级指挥官拉哈维和几名核心成员。以色列的算盘是“斩首”震慑,没想到,这反而点燃了胡塞的复仇怒火,导致了近期更疯狂的导弹袭击。

这就把以色列推入了一个极其尴尬的战略困境:打,容易陷入另一场难以抽身的治安战泥潭;不打,国家安全和战略威慑又何在?

更有意思的博弈方,是美国。

就在今年5月,华盛顿还和阿曼一起,煞费苦心地斡旋了一份美国与胡塞的停火协议。为了表示诚意,美国甚至暂停了对胡塞的每日空袭。这本该是给地区局势降温的一步好棋。

但胡塞的表态,堪称一绝。他们公开宣布:停火协议,可以,但这个协议不包括我们对以色列的军事行动。

这等于直接告诉华盛顿:你的面子我给了,但我的“正事”还得办。美国被巧妙地绕了过去,其斡旋的成果瞬间变得无比脆弱。胡塞武装利用大国间的微妙关系,为自己争取到了最大的行动自由。

现在,皮球又踢回了以色列这边。卡茨的“十灾”警告,正是在这种背景下发出的。这是一种姿态,表明以色列受够了这种切香肠式的骚扰,准备升级游戏规则。

可以预见,以色列接下来的反制措施可能会更加激进。打击范围可能从军事设施扩大到指挥中枢和武器仓库,甚至不排除动用特种部队进行定点清除。以色列需要一场决定性的胜利,来重建已经受损的威慑力。

然而,胡塞武装已经证明,他们是块难啃的骨头。这场在红海与阿拉伯半岛南端上演的冲突,早已不是简单的报复与反报复循环。

它是一面镜子,照出了现代战争的新形态:一个装备精良的地区强国,如何被一个灵活、坚决且有外部支持的代理人武装拖入消耗战。而大国的调停,在复杂的利益和古老的仇恨面前,也显得力不从心。

卡茨的狠话已经放出,但真正的“灾难”,或许才刚刚开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