夏夜的洪崖洞灯火璀璨,本是游客感受山城魅力的好去处。可就在几天前,一段红衣女子强拉游客付费拍照的视频,让这个网红景点蒙上了一层阴影。朱先生带着侄女在景区游玩时,遭遇了这场不愉快的经历——明明明确拒绝了拍照服务,对方却不依不饶,甚至恶语相向、拍打手机。事情最终闹到派出所才得以解决,而这段经历被发到网上后,迅速引发热议。
仔细想想,这样的场景并不陌生。在不少热门景区,总能看到举着相机招揽生意的身影。他们中的大多数遵循着“你情我愿”的交易原则,但像这位红衣女子般的强硬做派,着实让人心惊。朱先生在采访中提到,洪崖洞周边类似拍照经营者有数百人,多数是“串串”(拉客中介)。这种无序竞争的环境,难免会催生出极端行为。值得玩味的是,当地导游表示“从未见过强迫拍照的情况”,而景区工作人员也称“未接到过类似投诉”——这种回应与游客的真实遭遇之间,似乎存在着微妙的认知鸿沟。
事件发酵后,各方的回应更耐人寻味。派出所表示“不方便电话说”,文旅委让“等官方通报”,景区则强调会配合审查“野销售”。这种程式化的应对,暴露出旅游市场监管的深层困境:当流动摊贩、个体经营者与景区生态深度绑定,治理往往陷入“看得见的管不着,管得着的看不见”的怪圈。正如朱先生所说,曝光此事不仅是为维权,更是希望推动旅游市场规范化。毕竟,谁愿意开开心心出门,却带着一肚子闷气回家呢?眼下重庆正值旅游旺季,这场风波或许能成为整顿契机——但关键要看,通报之后是否有实实在在的跟进措施,而非让“加强管理”沦为一句漂亮的空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