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5年6月硅月报:周期磨底,曙光已现

1.价格走势

1.1工业硅

期货价格探底回升,月内震荡走强。6月份,工业硅活跃合约从5月底的716元/吨回升至6月末的806元/吨,月涨幅约12.57%。月内上涨行情分为两段:月初探底之后,在中美贸易摩擦缓和、宏观情绪修复带动下,迎来反弹,后进入横盘阶段;6月下旬,市场传出大厂减产消息,或停炉超20台,供应阶段性收紧,刺激期货合约价格大幅走高。

现货价格方面,有企稳向上迹象。截止6月30日,现货主要牌号报价方面,不通氧553#硅均价8200元/吨,通氧553#硅均价845元/吨,441#硅均价8650元/吨,421#硅均价8800元/吨,逐步扭转此前下行势头,月底出现明显翘尾。

1.2多晶硅

期货价格方面,月内整体下行。截至6月30日,多晶硅活跃合约收盘价为33535元/吨,较5月底下跌5.80%,月内走势形态分为两部分:6月前半月,价格以小碎步下行为主,价格重心逐步下移;后半月经历了连续大跌和拉回,呈“V”形走势。

现货价格方面,延续阶梯式下行趋势。硅料细分品种上,本月致密料、菜花料、复投料价格两度跳水,截至6月30日,分别报于3元/千克、28.5元/千克、31.5元/千克,行业处于“亏现金流保市占率”的艰难时刻时期。

1.3光伏硅片

主流N型硅片方面,截至6月30日,(130μm):210mm、(130μm):182mm、210R规格单片均价分别报于1.22元/片、0.87元/片、1.01元/片。价格变动上,在经历5月中旬以来的短暂横盘后,本月再次进入下行通道,月内连续小幅跌价。

2.供求分析

2.1工业硅

(1)供应端

产量方面,6月份工业硅产量在32.77万吨,环比增加6.5%,同比减少27.7%;2025上半年,工业硅累计产量在187.28万吨,同比下降17.8%。6月份工业硅产量环比增加,主要由四川、新疆、云南地区带动;此外,甘肃、内蒙古等地因部分硅企检修而产量环比下降。

库存方面,延续去化特征。截至6月27日,工业硅社会库存为54.2万吨,环比上周减少1.7万吨,延续库存去化趋势。其中,社会普通仓库12.8万吨;社会交割仓库41.4万吨(含未注册成仓单及现货部分)。

当前,西南地区进入丰水期,存在季节性复产压力,叠加北方开工扰动,以及西北产区大厂传言减产等因素,整体呈现增减产多空交织的局面,导致供应量变动不确定性强。其中,西南地区复产确定性最高,评估、跟踪复产增量是关键。

以四川地区为例,丰水期电价明显下调(一般为0.32-0.4元/千瓦时),但目前工业硅主流售价在全产业完全成本线之下,一定程度打击厂商复产积极性;数据上,根据月内调研数据,目前四川工业硅矿热炉123台,开炉38台,开工率约30.9%,明显低于往年同期水平。

另外,根据测算,西南产区丰水期电价背景下,云南421#现金成本仍高于现货价格。因此,目前来看西南丰水期虽带来增产压力,但增量或较为有限,冲击力度小于往年。

(2)需求端

工业硅下游主要是多晶硅、有机硅、铝合金等领域,同时有较大体量工业硅对外出口。

据相关研究机构测算,7月份工业硅三大下游总需求有望边际增加。其中,多晶硅行业在5月以来,需求已经下台阶,进入常态化阶段,短期进一步下行空间有限,进入平稳期;有机硅方面,6月以来检修计划较少,单体开工率仍然维持较高水平,预估7月有机硅产量环比仍有少许提升,将带动工业硅需求稳中有增;铝合金厂按需采购工业硅,变化不大。出口层面,工业硅跌价,提升其国际市场性价比,带动净出口量有所提升。

2.2多晶硅

产能阶段性过剩背景下,供大于求格局持续。

(1)供给端

供大于求基调明确。截至2024年底,我国多晶硅产能为286.83万吨/年,同比增长41.76%,全年产能利用率为64.25%。考虑当前多晶硅行业前五企业产能占比达70%,叠加行业下行推动中小产能加速出清,头部厂商产量规模大,其减产、复产带来的供给变量更大于下游需求变化量。

产量上,根据调研数据,6月多晶硅产量约10.1万吨,环比+5.10%,同比-33.11%。6月产量是1月以来首次突破10万吨/月,主要为四川、新疆地区部分头部基地产量增加,丰水期来临是导致其产量增长主要原因。预计7月多晶硅产量仍大概率继续增长,排产10.68万吨左右,环比+5.74%,同比-28.80%,主要由于四川、云南地区产量进一步增加以及内蒙地区减产不及预期。

库存方面,相关机构数据显示,当前多晶硅社会库存达27万吨,处于近年来80%以上分位,尽管厂库分布存在结构性差异,但整体库存压力仍对多晶硅价格形成压制。

(2)需求端

多晶硅下游包括光伏、半导体、冶金等领域,其中太阳能多晶硅产量比重超过95%,电子级多晶硅、冶金级多晶硅占比较小。因此,光伏需求基本决定了整体需求变化的大方向。

当前下游硅片厂商开工率降至55%-58%,以消耗原料库存为主,按需采购,短期需求常态化,波动减弱。

2.3硅片

(1)供给端

中国主导全球产能,产能显著过剩。截至2024年底,全球硅片总产能约为1394.9GW,同比增长43.2%。其中,中国大陆企业的硅片产能达1348.8GW,占全球总产能的96.7%,占据绝对领先地位。不过,2024年全球硅片产量约为803.0GW,同比增长17.8%,产能利用率仅约57.6%,产能过剩压力大。

产量上,6月硅片产量58.84GW,环比-1.34%,同比-19.06%;1-6月累计产量预计317.46GW,累计同比-12.52%。逐月看,“531抢装潮”将终端需求前置,带动前4月硅片产量明显提升,进入5月后硅片产量出现下滑,6月硅片产量下滑加剧。终端抢装退潮,叠加目前硅片企业现金成本亏损较为普遍,硅片排产快速下行,预计7月硅片排产52.2GW,环比-11.28%,同比-1.64%。

库存上,硅片库存19.22GW,环比-4.43%,库存压力较小。

(2)需求端

受到531后装机项目骤减,市场情绪低迷所影响,6月下游组件厂商排产环比下滑10%以上,主要经销商拿货及出货量双双降低,对硅片需求造成负面影响。

目前,硅片各尺寸供需出现分化,183N硅片需求持续走弱,库存压力明显提升,210R N硅片在下游电池片厂家产线切换下需求有所好转,占比提升至40%附近。

3.月度要闻汇总

3.1宏观经济

6月29日,人民日报头版刊发金社平评论《在破除“内卷式”竞争中实现高质量发展》,中国光伏行业协会CPIA进行转发。

6月11-13日,第十八届国际太阳能光伏与智慧能源(SNEC)大会暨展览会召开。作为全球光伏与储能行业发展的“风向标”和“晴雨表”,本届展会汇聚了来自全球95个国家和地区的3000多家参展企业。在TOPCon、BC、HJT以及钙钛矿叠层等高效电池技术竞相争艳的同时,一种更贴近应用端痛点的创新-防积灰光伏组件异军突起,成为本届展会备受瞩目的焦点。

国家能源局公布《2025年1-5月份全国电力工业统计数据》。数据显示,2025年1-5月,国内新增光伏装机197.85GW,同比增长150%。据计算可得,2024年5月,全国新增光伏装机92.92GW,同比增长388%;新增风电装机26.32GW,同比增长801%。截止到2025年5月底,风电、光伏累计装机规模达到5.67亿千瓦、10.84亿千瓦,合计16.52亿千瓦,在电力装机中的总占比为45.8%。

根据公开信息统计,2025年1-6月,央国企约170个光伏逆变器招标项目,合计容量约61.01GW。中标企业方面,华为、株洲变流、上能电气、特变电工、阳光电源、双杰电气、正泰电源、锦浪科技、速仁电子、固德威等136家企业中标。

相关市场机构,统计发布1-5月全国光伏利用率地区排名,上海、浙江、福建、重庆并列第一,利用率高达100%;广东(99.7%)、湖南(99.7%)、四川(98.9%)、北京(98.6%)、江苏(98.5%)、山西(98.0%)、河南(97.7%)、安徽(97.4%)、江西(97.0%),分列2-10位。

3.2企业动态

6月4日,隆玛科技通过官微宣布,公司正式与L&T签署乌兹别克斯坦Samarkand1&2光伏电站(总装机1.2GW/dc)直流光伏汇流箱独家供货协议。该项目由沙特ACWA POWER投资建设,系乌兹别克斯坦国家可再生能源计划(NREP)标杆工程,标志着隆玛科技在中亚市场的战略突破。

6月26日,隆基绿能发布关于完成工商变更登记的公告,公司法定代表人变更为钟宝申先生。

6月5日,聆达股份发布关于公司董事长、总裁辞职及选举董事长、聘任总裁暨调整董事会专门委员会成员的公告。王明圣先生因个人原因,申请辞去公司第六届董事会董事、董事长、总裁及公司董事会战略委员会委员(召集人)、董事会薪酬与考核委员会委员职务。辞职后,王明圣先生将不在公司及公司子公司担任任何职务;选举金永峰为聆达股份第六届董事会董事长。

光伏大厂申请破产。6月下旬,瑞士太阳能制造商梅耶博格在欧洲提交了类似破产文件,后在美国申请了第11章破产保护。梅耶博格(Meyer Burger)是一家总部位于瑞士的全球性太阳能光伏技术公司,专注于高效太阳能组件制造及相关技术研发,其核心业务覆盖光伏设备制造(如金刚石线锯、PECVD设备)、异质结(HJT)电池及组件生产、技术合作与创新。

4.市场展望

工业硅:库存边际去化叠加大厂减产利好,底部已经明确,但向上空间亦不大。月内在中美贸易摩擦缓和、大厂减产消息刺激下,表现尤为强势。不过,考虑到西南地区丰水期增产,以及下游需求的情况,中短期价格进一步上行的空间或有限,7月份通氧553#硅、421#硅价格有望分别维持在8350-8600、8700-9000元区间。

多晶硅:现货价格下行压力仍大。当前,因多数企业处于亏损现金成本阶段,生产积极性受挫,多晶硅所有厂家均处于降负荷运行状态,终端市场也在“抢装”热潮消退后,观望情绪浓厚,短期供需双弱局面下,价格难有强势表现。不过,多晶硅产能集中度高,主要厂商动作影响大,且对政策端更为敏感,若有刺激政策出台,或有短线行情。

硅片:受原材料降价拖累,价格面临向下压力。价格区间上,N型硅片中210R、210、182三个规格月内价格冲入下行通道,考虑到硅片价格已贴紧现金成本线,因此价格下调更多是跟随成本端降价而作出的跟进式调整。

风险提示:产能过剩风险;库存去化不及预期等。

(完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