74年过去了,朝鲜战场上的那一场硬仗,180师的故事还像锅底的老茬疤,时不时就有人拿出来掰扯,谁也忘不掉。
当年志愿军60军的军长韦杰,提起那一仗,汗都要往脖子里灌——别觉得夸张,这是真事儿。
彭德怀那个火爆脾气,当场差点把“斩马谡”搬出来,吓得韦杰一句话都不敢吱。
180师这桩事,搁在朝鲜战场上,绝对不是个小插曲,是所有人心头的刺。
说起第五次战役,那可真是刀光剑影的日子。
那时候美军大部队全搁西边,东线就留了六个南朝鲜军守着,中朝那头一琢磨,这不捡漏的机会来了么?
兵分好路数,西线19兵团故意虚晃一枪去吓唬汉城,美军一看,慌了神,主力都往那边凑。
中线3兵团在中间掏了个窟窿,东西线的敌人给愣是分成了两截。
主攻的9兵团还有朝鲜的三路部队,一看时机没错,把南朝鲜军堵在了一块,啪啪揍了一顿,四个师的后路给封死了,直接消灭了大半个,算是打出个大口子。
不过军队打仗也得吃粮弹,补给跟不上,这时候最怕的就是掉链子。
各路兄弟正高兴呢,后勤那边一摊手:没得送了,得缓缓。
前头杀得正欢,后头饿着肚子不行啊。
美军这边反应快得跟猴儿似的,抓住机会,几十个小时就用摩托化部队顶了上来,硬生生把缺口堵上。
到这儿形势就变了,不能再往前冲了,部队这一歇三天,原先的气势全给憋住了,敌人趁机喘了口粗气。
再往前,没准就遭反噬,彭德怀一琢磨,干脆先撤回来休整,等敌人扑上来再来个回马枪。
李奇微这个老狐狸,早琢磨过志愿军的后勤是硬伤,心说这帮人能撑几天?
估摸着再来两天,粮弹就见底了。
果不其然,到了第5天,他抓紧时机,集结了4个军、13个师,22号一大早便开始反扑。
人家这手段也够绝:坦克、摩托兵、炮兵凑一堆,加上天上的飞机,跟下饺子似的,沿公路一路往志愿军腹地里插。
后头大部队跟上,合围志愿军撤退的队伍。
转眼到了24号,形势一下子紧张起来。
第12军第91团、第27军军部都被敌人堵在三八线以南。
危急关头,27军、12军的头头们反应还算灵光,组织交替掩护,抓空子,变着法子绕着敌人突围,最后总算带着队伍原原本本地跑了出来。
偏偏180师就成了掉队的那一个。
180师说起来是山西地方部队拉起来的,解放战争打顺了仗,习惯了胜利,真刀真枪的独立作战经验还真不多。
临进朝鲜前,又临时补上来一批刚投降的国民党兵,来不及细查背景,结果队伍里的人心浮动。
你说本来就刚换了个环境,一下子就遇上敌人围堵,关键时刻没个主心骨,心里头就跟猫爪子挠一样。
撤退途中,正撞上美军在山里那条歪歪扭扭的公路上来回巡。
白天一看,坦克队轰隆隆过去,师长心直接提到嗓子眼儿,心想坏了,咱这是让人给包饺子了,其实只隔一条公路,夜里摸黑是能跑出去的。
谁成想这师长胆小得很,慌了神,不敢跟上级联系,生怕电波被敌人截了,干脆把电台砸了,密码也烧了。
这下好,跟总部连根毛都联系不上,兵团、军部也找不到人,前后彻底断了线。
队伍里人心更乱,地形又不熟。
要说正常情况下,团结一股劲,冲出去总是有希望的。
可担心带着那帮新补上的俘虏,不老实,关键时刻掉链子,干部都怕背后挨黑枪,结果党委一商量,决定分散突围。
说是分散,其实就是一团糟,成了各自为战。
最后师长带着零星几个折返回来,其余的,基本都失踪了。
全师一万一千来号人,丢了七千多个,这一仗成了志愿军入朝最丢人的一场。
打完仗,彭德怀火气正大呢,召集各军军长、政委开总结会。
说到180师,彭总脸都青了,直接叫韦杰起身:“韦杰,你们180师完全有机会突围,敌人就从山上路过去,还没把你们包圆呢!夜里摸黑跑,怎么就走不出来?”说着说着语气拔高两度:“哪个带兵的这么干?电台说砸就砸,密码说烧就烧,撤退就会照抄照转上级电报,自己就没个主意?”韦杰自知闯了大祸,站着不敢抬头,脑门上的汗跟下雨似的,半天不敢张嘴。
屋里静得连根针掉地都能听见,大家全被彭德怀这阵火气镇住了。
彭德怀瞪着韦杰,声音拔高:“告诉你啊韦杰,俺这个志愿军司令兼政委,军法有权实施!你别以为我不会斩马谡!”其他领导都盯着陈赓,大家心说,这时候要是有人插嘴,彭总怕是连你一块数落。
陈赓历练老到,站起来轻声说:“老总,吃饭时间到了,都饿了。”彭德怀看了眼陈赓,知道给韦杰个台阶下,半天才说:“行,吃饭吧。”
这事过后,彭德怀心里也不是个滋味。
战役结束,他给毛主席发电报,会议上也自己揽事,说第五次战役是他一辈子军旅生涯里四回失误之一。
毛泽东点评说,这仗打得“急了点,大了点,远了点。”这话听着轻松,其实每个字都刺心,和下棋一样,步子迈大了,棋盘上就难收拾。
韦杰这人在大军区副司令员的位置干到退下来,年纪大了,身体越来越虚。
可临到走那天,他还拿着颤巍巍的手,写自个的反思材料,回忆180师在朝鲜的那一场溃败。
里头句句带血,拿自己的教训给后人敲警钟。
他没说大道理,只提了人心不稳、指挥失误、危急时刻自乱阵脚这些死穴。
他说得真切:队伍打仗,平时没事儿,临了得有个主心骨,咬牙一股劲,关键时候别掉链子。
180师这一仗说白了,就是一场主心骨松了、队伍一哄而散的苦果。
你说这事像不像咱庄稼地收麦子,天快黑了不抓紧收,等雨下来了,这地里啥都拿不回来了。
历史上这样的事儿,不是一家一户的教训,是国家民族的疤痕。
天时地利人和,少了哪个都不成。
老百姓都说,关键时候心头要有杆秤,遇事得拿得起放得下,这不是嘴上说说,是要带队伍救命的。
每回提起朝鲜战场,180师的教训都格外扎眼。
那一仗过去了这么多年,故事还在流传,老兵们的心结也还没解开。
一个电台,一个密码,一次慌乱,换来一万多人的生死决断。
忒让人唏嘘。
谁说历史都是离自己远的事?
道道都是爷们血汗换来的,就像饭桌上的咸菜,怎么也抹不去那股子味儿。
本文创作的目的就是要传播积极向上的能量,绝对不允许有任何低级趣味或者违反规定的内容存在。要是发生了侵权的事情,就赶紧联系我们,我们会把这个事情处理好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