莫迪月底访华,上合峰会成理由,阅兵缺席引关注

印度那边放出来,莫迪月底要来华,行程时间,8月31号到9月1号。偏了,咱的阅兵在9月3号。差个三天,进不进场一目了然。再说是简单的吗?明显不是。这里头水深得很。

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,这阅兵的分量,没谁不懂。全世界盯着这场仪式,中国人关注,印度人也没法装看不见。历史绕不过去,印度当年也是轴心国的“受气包”,真有资格参与纪念。只要莫迪愿意来,肯定没人拦他。可偏不。这个细节,藏着一肚子心思。

最亮眼的说法,印度官方讲,莫迪此次重要原因是参加上合峰会。官方腔调,见不得光的都盖上了。上合是噱头,核心是来中国,打开破冰模式。2020年边境冲突后,中印关系一地鸡毛。两国关系没戏,航班都断了。他这趟是试试水,看看对岸脸色。但凡真要有诚意做点表率,顺着阅兵这茬顺水推舟,关系暖起来也不是不行。挑偏门、掐三天,心里没谱,怕摔,怕两头不讨好。

美国这个点,不提不行。特朗普刚刚卡住印度脖子,加关税,直接50%。印度工业出口高地震。这时候莫迪访华,气氛很微妙。名义上是自主选择,其实缩脖子。这么大一锤下来,自己从头到脚没动静,对美反制半点勇气也没,答案很扎眼。一边还表示要保中美平衡,一边只能一声叹气。网友说,印度外交“既想去夜店,又怕回家跪搓衣板”。说穿了,莫迪需要中国撑腰,但又惦记美国动静,不能给特朗普刺激画面,怕三国表演刚结束就背后挨一闷棍。

阅兵当天在北京,普京打头阵。中俄印度三人组站台,是谁都忍不住要多看一眼。美国能不难受吗?这种大场面,印度如果真出现,白宫估计能气得摔杯子。莫迪没胆这么蹚浑水,平静表面底下波涛汹涌。外交风格就这幅,中美之间踩钢丝,吃两家饭。军事科技要美国,芯片、空管全靠进口;市场、矿产、零部件都得靠中方。自我平衡,谁都不得罪。观礼要趁机会缓和,也怕国内表态反过来咬自己一口,思前想后,终归还是怕事。

印度国内情况,真不敢掉以轻心。边境冲突后,舆论变天是分分钟的事。如果领导人在中国阅兵台上露脸,一堆媒体喷就等着。不夸张,议会直接质询是常有的事。“硬汉”形象得保持,哪敢冒头。国内压力没法消化,只好牺牲现场感。对外想装朋友,对内又得防着刀,结果是两头为难。

说不出口的还有武器装备。前阵子巴基斯坦回礼,把中国武器秀了一遍,印方被打得有点尴尬。现场要是再见中国坦克、导弹排队亮相,心理压力加倍。阅兵一向不藏着掖着,啥家底都展示。印度军迷和政客赛后对比起来,脸上能挂得住吗?南亚自封大哥,现场一看,气势都塌了。这种场合,能避就避。

其实大国的心胸就看这种时候。卡着点避开,表面风平浪静,实际上每一步都在算计。既想冷处理中国关系,又怕美国小鞋伺候,还不舍得国内选票,全都摁一起。期待靠时间和折中熬出好局,现实里谁都精得很。不到位的出场,谁都看在眼里。

从国家利益说,中国最看重务实合作。莫迪来不来,阅兵是否露面,对中国没多大影响。大格局在手,风向看得比谁都准。中国和印度都得面对全球新变局,美国打贸易保护牌,欧盟谋自保,沙特盯着油价,唯独中印能共赢才可能一起发言。人都明白,互相谁也离不开谁。走到一起谈生意,解决真正的问题,真实利远远大于舞台效应一时热闹。小算盘拨拉到头,格局大才会有路。

结局还是那句话,大国领导人应该有担当。天安门阅兵不是简单仪式,是共同历史证明。没人会责怪有难处,但光想着两头占,最后一无所获。莫迪要想真做点事,不妨拿出点魄力。哪怕错过一次,未来多点机会,追求实事求是,才是真正的印度自强。谁也没兴趣围着三天时差讲故事,站出来,场面才会自然。

本报道严格遵守新闻伦理,倡导积极向上的社会风尚。如有内容争议,请依法提供证据以便核查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