火箭军“雷霆出击”:采购系统迎来九年一遇“大清洗”!火箭军这回是真的动真格了!一场采购系统的“风暴”席卷而来,74名专家被终身禁入,116家企业惨遭清退,央企围标丑闻在这场风暴中无所遁形,再也无法藏于暗处。
2025年8月28日至9月1日,短短几天时间,火箭军后勤部采购和资产管理局一口气发布了180条公告,宛如一颗重磅炸弹在平静的湖面炸开,“平地惊雷”般引发了广泛关注。
在这180条公告里,74位评标专家和116家供应商被无情地终止了相关资格。这可不是一件可以等闲视之的小事。对于供应商而言,被禁止参与投标军队采购项目,就意味着失去了一个重要的市场和巨大的商机;而评标专家一旦失去资格,便再也无法参与军队项目的评审,职业生涯无疑遭受了重创。
仔细探究这些被处罚的案例,背后隐藏着不少令人瞠目结舌的内幕。先说说那些评标专家,他们被处罚的理由大多是“评审错误影响评审结果”。但这里有个至关重要的信息,这些专家涉及的项目时间跨度极大,甚至有一位专家因为2016年的一个项目评审错误,在多年后的今天失去了评标资格。
这究竟意味着什么呢?这意味着采购部门并没有让过去的违规行为“石沉大海”,而是对九年前的采购项目进行了细致入微的审核,不放过任何一个违规案件,坚决对相关人员和企业进行处罚。即便时间已经过去了很久,问题依旧被翻了出来,这足以彰显火箭军此次整顿的坚定决心,就像一把锋利的宝剑,誓要斩断采购领域的违规乱象。
在这些专家中,有一位的行为性质恶劣到了极点,被定义为“掮客”。那么,什么是“掮客”呢?简单来讲,在买卖双方的交易中,他们既不拥有产品的所有权,也无法控制产品的价格和销售条件,仅仅是在中间起到一个媒介的作用。
可这位本应秉持客观中立态度进行评审的专家,却干起了“掮客”的勾当。他的这种行为,对采购秩序的影响堪称“灾难性”的。这就好比一场精心编排的演出,他却突然跳出来捣乱,让整个演出秩序大乱。所以,他被终身禁止评审军队采购项目,他控股或者管理的企业,也被禁止参加军队采购活动,同时还禁止他代理其他供应商参加军队采购活动。这一连串严厉的处罚,就像一记记重锤,彰显了火箭军对这类违规行为零容忍的坚决态度。
再把目光转向那些被处罚的供应商,令人意想不到的是,其中竟然有央企的身影。有这么一家公司,它具备通信工程施工总承包一级资质、电子与智能化工程专业承包一级资质,光听这些资质,就知道它实力不凡。
它还参与建设了国家“八横八纵”骨干光缆通信网络、南极科考通信保障等重大工程,还承接了多项国家级援外通信建设项目,业绩辉煌得让人赞叹。然而,就是这样一家看似无可挑剔的企业,却在军队采购项目中存在围标行为。
结果呢,自2025年8月29日起,它被暂停参加火箭军范围物资工程服务采购活动资格。这就如同一个原本在赛场上所向披靡的选手,因为违反了比赛规则,被取消了参赛资格。这也告诉大家,不管企业背景多么强大,实力多么雄厚,只要触犯了采购的红线,就必须接受应有的处罚。
还有某邮政速递物流股份有限公司,因为投标提供虚假材料,直接在全军范围内失去了采购资格。投标提供虚假材料,这是一种极其恶劣的行为,它就像一颗毒瘤,不仅破坏了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,还可能对军队采购的物资质量和服务产生严重的负面影响。所以,火箭军对这种行为毫不留情,绝不姑息。
从火箭军此次的行动不难看出,军队采购领域的监管正在不断加强,力度越来越大。过去,这个领域或许存在一些漏洞和不规范的行为,就像一座房子有一些隐蔽的裂缝。但现在,通过这种倒查多年的方式,就像用一把精准的手术刀,把问题一个个揪出来并解决掉。
这样做不仅能保证国防经费花得明明白白、用得实实在在,就像把每一分钱都用在刀刃上,还能营造一个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,让那些真正有实力、有信誉的企业能够参与到军队建设中来,为军队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。
话说回来,这次火箭军的“大动作”,仅仅是军队采购领域整顿的一个小小缩影。未来,其他军种会不会也跟进类似的行动呢?军队采购的监管机制又会朝着怎样更加完善的方向发展呢?大家不妨在评论区畅所欲言,一起聊聊自己的看法。#秋季图文激励计划#