泰国后悔也晚了!放弃歼-10C换来这下场?中方揭示真相:钱只是借

泰国空军新战机的采购结果,最近让不少军事观察家摸不着头脑。在全球的关注下,性能突出、战绩亮眼的中国歼-10CE,居然意外地没能入选。最终,瑞典的“鹰狮”E/F战机拿下了这笔12架的订单。

这笔41亿人民币的合同,似乎与许多人预想的——尤其是在泰国陆军和海军已大量采购中国装备的背景下——截然不同。然而,如果我们把时间线拉回,或许会发现,这次看似的“意外”,其实是一场“错过”的必然。

一场压根没参加的比赛

泰国的F-16机群服役超三十年,F-5更是在天上飞了近半个世纪,老化严重,更新换代的需求早已迫在眉睫。

特别是呵叻府的第1联队第102中队,早已因“装备缺装”而焦急地等待新机到位。

早在2023年,泰国空军就启动了针对这个中队的采购计划。那时,他们眼中的备选方案,只有美国的F-16VBlock70和瑞典的JAS-39E/F“鹰狮”。

到了2024年,泰国空军内部对“鹰狮”E/F的倾向已基本确定,并且已经进入了意向订单的深入谈判阶段。

而中国歼-10CE战机真正引发外界广泛关注,尤其是在印巴冲突中展现出惊艳战绩,这已经是2024年之后的事情了。

泰国空军司令颂威将军访问中国,参观歼-10CE,并对配套的霹雳-15导弹表现出浓厚兴趣,也发生在这次采购流程的后期。

换句话说,当歼-10CE的声望达到顶峰时,泰国空军的这笔订单,早已经“名花有主”,板上钉钉。

因此,与其说歼-10CE“败北”,不如说它从一开始就没有踏上这个赛场。

小国的精明算盘

即便歼-10CE能“及时参赛”,泰国基于自身现实的考量,选择“鹰狮”E/F,仍是大概率事件。

首先,这是一笔不得不精打细算的经济账。虽然歼-10CE的单机报价(4000万-7000万美元)看似比“鹰狮”E/F(8000万-1亿美元)要低。

但采购中国战机,意味着泰国需要推倒重来,新建一套全新的跑道、后勤保障体系,以及全面的飞行员和地勤培训。

这些“隐性成本”叠加起来,将是一笔天文数字,甚至可能远超单机本身的费用。泰国曾为一架F-5战机升级投入3000万美元,最终性能提升有限,让他们对这种“额外支出”格外敏感。

而选择“鹰狮”,则能充分利用泰国空军现有的“鹰狮”C/D型机队的基础设施、后勤维护网络和培训体系。这种无缝衔接带来的综合成本优势,对于预算有限的泰国而言,无疑是最大的诱惑。

其次,还有一笔至关重要的政治账。泰国长期奉行在大国之间的“平衡术”,既与美国举行“金色眼镜蛇”军演,也与中国展开“鹰击”联训。

如果空军继陆军和海军之后,也大规模采购中国主战装备,将可能打破这种微妙的平衡。

这甚至可能引发美方的强烈反应。此前美国政府曾拒绝向泰国出售更先进的F-35战机,并对泰国与其他大国的军事合作保持警惕。

选择中立国瑞典的“鹰狮”,无疑是一条最为稳妥的“中间道路”,既满足了战机更新需求,又巧妙地规避了潜在的政治风险。

况且,“鹰狮”E/F升级了有源相控阵雷达,可搭载“流星”导弹,作战半径约800公里,最大载弹量6吨。这些性能足以应对周边区域对手如越南的苏-30MK2V,完全满足泰国的核心国防需求。

未完待续的十年

然而,这笔看似尘埃落定的交易,其合同细节却透露出并非终局的信号。

此次泰国采购的“鹰狮”数量仅为12架,这远不足以替换其数十架即将退役的F-16机群。这更像是一个填补燃眉之急的“权宜之计”,而非全面的战略性换代。

更值得玩味的是,这12架“鹰狮”的交付周期异常漫长。首批4架预计要到2029年前交付,剩余8架则要等到2034年前才能交付完毕。

一项如此紧急的装备缺口,却接受长达近十年的交付方案,这本身就为未来的变数留下了巨大的想象空间。

漫长的交付期,意味着泰方有足够的时间重新评估国际局势和自身需求,也为其他竞争者提供了新的机会。

事实上,泰国在2026年的预算案中,已经悄然设立了名为“东方战机采购”的科目。这无疑是为未来向东方国家采购战机,预留了伏笔。

而泰国空军司令颂威将军对歼-10CE及其配套霹雳-15导弹的浓厚兴趣,也并非一时兴起,很可能正是着眼于未来更大规模的F-16机队换代计划。

结语

所以,泰国此次选择“鹰狮”,是特定“时间窗口”下的现实主义战术选择,并非对中国战机的否定。

对于中国军工而言,这次看似“失利”的交易,实际上是用一份小订单和超长交付期,为自己赢得了宝贵的十年。

在这十年里,歼-10CE乃至更先进的中国战机,将有充足的时间向泰国乃至世界证明其代际优势和体系价值。

这场围绕战机采购的博弈远未结束。它揭示了国际军贸的复杂性——它不仅是性能的比拼,更是时机、战略、耐心和远见的较量。真正的竞争,或许才刚刚开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