禹姓姒名文命,称夏后氏。夏族兴发的河东大地,后称大夏。
传说禹为颛顼帝后裔,尧时用崇伯鲧治水,9年无功被罢免,又命禹治水。禹接受前人失败的教训,改堵塞拦挡办法为疏川导滞,在伯益、后稷等协助下,发动各邦国民众,修治河道,从冀州的壶口开始,引水流归大海,受尧玄圭之赐。将全国划为九州,根据各地土壤优劣,规定不同赋税标准。兴修水利,开渠灌溉,发展生产,与修治河道同时,发展水上交通,使各地都可以由水路通到黄河,再达到平阳。疆域东到大海,西涉流沙,南达江南,北及朔北。禹治水十几年间,三过其门而不入,公而忘私世所罕有。
舜举禹为相,总领百官,并依尧禅让的故事,设坛荐禹于天,让禹摄行天子之事。17年后,舜逝世,禹即位于冀都(平阳)。禹曾豫荐皋陶为接班人,而皋陶去世,后举伯益让摄行天子之事。禹即帝位后的第10年,巡狩至会稽,召集东南一带邦国首领会盟,防风氏首领迟到了,禹便把他杀了,表明君主对臣下已操生杀予夺之权,奴隶制国家形成。禹时已进入青铜时代,禹曾铸九鼎,以喻九州,作为国家权力的象征,成为古代国宝。禹死后,儿子启即帝位,启杀伯益,又打败了试图维护禅让制的有扈氏,禅让制度结束,进入君位世袭制社会。
资料来源:《临汾市志》2002年
资料整理:黄翔,文旅美食探寻者,内蒙古自治区长城保护研究会 会员、包头市本土文化研究中心 秘书长、包头烹饪餐饮饭店行业协会 副会长。读万卷书,行千里路,尝百般滋味。
更多内容:进入“黄翔的视界”百家号,输入家乡的名称进行查询,阅读更多资料,深度了解家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