天津卫的老少爷们儿最近茶余饭后都在念叨一档子事儿——94岁的相声泰斗杨少华刚过头七,他亲儿子杨议在灵堂休息室盘手串的照片就在网上炸了锅。照片里那叫一个气定神闲,不知道的还以为在茶馆听评书呢。这头老爷子上午还在四十度高温里给人剪彩,那头儿子在空调房里嗑瓜子唠闲嗑,活脱脱演了出"冰火两重天"。
要说这杨议兄弟俩伺候老爷子,那可真是把"物尽其用"玩出了新高度。老爷子活着时候没少被架着直播带货,眼皮都耷拉到下巴颏了还得强撑着当人肉背景板。有回直播弹幕里飘过一句"老爷子困得直磕头",您猜怎么着?人家儿子立马接茬:"咱爸这是给您表演《点头哈腰》呢!"好家伙,合着亲爹都成即兴表演道具了。网友截的那些图现在翻出来,张张都能当"当代二十四孝"反面教材。
杨伦现在可惨喽,瘦得跟纸片人似的住进了医院。当初推着轮椅让老爷子摆拍时候多风光啊,现在倒好,舆论反噬比三伏天的日头还毒。有知情人透露,老爷子临走前那个剪彩活动,主办方本来打算改室内,杨家兄弟非说"老爷子就爱热闹",结果硬让九旬老人在太阳底下晒了两个钟头。要不说这年头"孝子贤孙"的门槛都降到地下室了,灵堂里摆的六条华子三瓶茅台,够买多少把遮阳伞?
相声行当的老辈人提起侯宝林大师当年拒收杨议的事儿,现在都竖大拇指:"侯先生那叫一个火眼金睛!"郭德纲发的那篇悼文被网友拿着放大镜研究,愣是分析出八百种弦外之音。其实哪来那么多弯弯绕,同行是冤家不假,可谁家摊上这种事儿都够喝一壶的。普通老百姓顶多被街坊议论两句,搁名门望族这儿就成了全民追更的连续剧。
杨议这些年过得也不容易。拜师被拒后自立门户,直播带货又被德云社的徒子徒孙明里暗里挤兑。压力山大的时候,老爷子就成了现成的流量密码。这操作眼熟不?跟那些拿孩子拍段子的网红一个路数,只不过人家啃小他啃老。老爷子早年说的《戒烟节酒》里那句"人活一张脸",现在听着跟黑色幽默似的。灵堂里供着的《嘛叫天津人》倒是摆得挺端正,就是不知道书页里夹没夹着直播间的打赏记录。
最绝的是葬礼当天,杨议跟人唠嗑时说"老爷子这也算解脱了",转头就被拍到跷着二郎腿嗑瓜子的画面。要不说人生如戏全靠演技,这悲伤演得比他们带货的九块九话剧票还廉价。有网友翻出三年前的老视频,老爷子在后台打瞌睡,杨议扯着嗓子喊:"爸您精神点儿!这段拍完给您买二斤麻花!"现在想想,那麻花怕不是钢丝做的,硌得人心里直冒血。
天津茶馆里有个说法叫"刮大风吃炒面——张不开嘴",现在用来形容围观群众最合适不过。骂归骂,转头该买货照样下单。杨议直播间最近人气不降反升,弹幕里飘着"来看看当代董永"的,比真心实意买东西的还勤快。这魔幻现实比他们家的相声段子还精彩,合着老爷子走了还得继续当"招财老寿星"。
殡仪馆门口蹲点的记者拍到个细节:杨伦被人搀着上车时,怀里死死抱着老爷子常穿的灰大褂。这衣裳眼熟啊,去年重阳节直播带货时候,老爷子就是穿着它被儿子哄着喝了三杯"养生酒"。当时弹幕里有人劝"少喝点",杨议咧嘴一笑:"咱天津卫的老爷们儿,讲究的就是这个痛快!"现在回想起来,那酒里泡的怕不是人参,是赤裸裸的生意经。
相声行里老话讲"平地抠饼,对面拿贼",说的是真本事。可如今这世道,本事再大也架不住儿女"孝"字当头的一把刀。杨少华当年在《纠纷》里那句"您了这是要疯啊",现在听来倒像是对着镜子里的人间百态说的。只是不知道老爷子在天之灵,看见灵堂供桌上那些印着二维码的孝子贤孙,会不会把戒了二十年的烟又捡起来抽两口。
本文以传递社会正能量为核心,若存在表述不当或侵权情况,请联系我方进行修正或删除。小编写文不易,期盼大家多留言点赞关注,小编会更加努力工作,祝大家生活一路长虹。